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次之。夫君人者,使人失其常性,又失其常產,而繼 之以擾,則人不好德矣。故五曰惡,六曰弱。惡者,小人 之剛也;弱者,小人之柔也。《九疇》曰「初曰次」,而五行、五 事、八政、五紀、三德、五福、六極特以一二數之,何也?九 疇以五行為初,而水之於五行,貌之於五事,食之於 八政,歲之於五紀,正直之於三德,壽凶短折之於五 福,六極,不可以為初故也。或曰:箕子之所次,自五行 至於庶證,而今獨曰自五事至於庶證,各得其序,則 五福之所集;自五事至於庶證,各爽其序,則六極之 所集何也?曰:人君之於五「行也,以五事修其性,以八 政用其材,以五紀協其數,以皇極建其常,以三德治 其變,以稽疑考其難知,以庶證證其失得。自五事至 於庶證,各得其序,則五行固已得其序矣。」或曰:「世之 不好德而能以令終,與好德而不得其死者眾矣,今 曰好德則能以令終,何也?」曰:「孔子以為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君子之於吉凶禍福,道其常而已。 幸而免,不幸而及焉,蓋不道也。」或曰:「孔子以為富與 貴人之所欲,貧與賤人之所惡,而福極不言貴賤,何 也?」曰:「五福者,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可使慕而欲其至; 六極者,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可使畏而欲其亡。若夫 貴賤,則有常分矣。使自公侯至於庶人,皆慕貴」,欲其 至,而不欲賤之在己,則陵犯篡奪之行日起,而上下 莫安其命矣。《詩》曰:「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實命不猶。」蓋 王者之世,使賤者之安其賤如此,夫豈使知貴之為 可慕而欲其至,賤之為可畏而欲其亡乎?

《雲麓漫抄書序》云:「伏生又以《舜典》合於《堯典》。今觀《史 記》載:『釐降二女于媯妠,嬪于虞帝,曰:『欽哉』!即接慎徽 五典』。此乃伏生本文。蓋二典堯舜事相連,虞朝方成 書,故曰《虞書》。」則知今《舜典》孔安國所分無疑。《舜典》曰: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元 德升聞,乃命以位』。」皆依倣《堯典》文為之。詳味其文與 《堯典》不類。安國雖分為二典,卒不行於世,至隋始得 於航頭,遂與《堯典》並行。《史記》多載《尚書》語,不為無補 也。《經》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 姦。」古文簡奧,學者當於聖人分上體貼,方見得舜。蓋 舜有頑嚚之父母,傲慢之弟,而能盡孝,曲意承順,內 則得其歡心,外則使無犯於鄉曲,盛德日著。堯聞之, 妻以二女,即後世尚主之意。堯非不能召舜而留於 帝室,以舜有父母,故又以二女嬪之,家齊身正,舉而 加之上位。《孟子》曰:「舜盡事親之道而瞽叟底豫,瞽叟 底豫而天下化。」此語得之。豈復有浚井捐廩等事?此 皆是將小夫賤隸事體貼聖人,《孟子》又復書之,何耶? 使其嫂果治棲,所謂「百官,堯遣以隨主」者。主為強暴 攘略百官烏得不以上聞?而堯亦豈能但已也?可發 一笑。《史記》多改《尚書》本文,人疑之,蓋時未有訓詁,曉 者少,故易從《漢書》耳。自安國變隸古,後人不復見古 文,時於《史記》見之。

《容齋隨筆》:逸書逸詩,雖篇名或存,既亡其辭,則其義 不復可考。而孔安國注《尚書》,杜預注《左傳》,必欲強為 之說。書「汨作」,注云:「言其治民之功。」「咎單作明居」,注云: 「咎單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左傳國子賦》:「轡之柔 矣」,注云:「義取寬政以安諸侯,若柔轡之御剛馬。」如此 之類。予頃教授福州日,林之奇少穎為書學諭,講「帝 釐下土」數語,曰:「知之為知之,《堯典》《舜典》之所以可言 也;不知為不知,九共飫略之可也。」其說最純明可 嘉林君有《書解》行於世,而不載此語,故為表出之。 《容齋三筆》《夏書歌》述大禹之戒,其前三章是。

也。禹之謨訓,捨虞、夏二五子之書外,他無所載。《漢藝文志》。雜 家者流,有大三十七篇云。傳言禹所作,其文似後 世語。古「禹」字也。意必依倣而作之者。然亦周漢間 人所為。今寂而無傳,亦可惜也。

《容齋續筆》:《夏書·甘誓》:啟與有扈大戰于甘,以其威侮 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為辭。《孔安國傳》云:「有 扈與夏同姓,恃親而不恭。其罪如此耳。」而《淮南子·齊 俗訓》曰:「有扈氏為義而亡,知義而不知宜也。」高誘注 云:「有扈,夏啟之庶兄也。以堯、舜舉賢,禹獨與子,故伐 啟,啟亡之。」此事不見於他書,不知誘何以知之?傳記 散軼,其必有以為據矣。《莊子》以為「禹攻有扈國為虛 厲」,非也。

《容齋三筆》:「予於《堯典》見天文矣,而言四時者不知中 星。《禹貢》敷土治水,而言九州者不知經水。《洪範》性命 之原,而言九疇者不知數。舜於四凶,以堯庭之舊而 流放竄殛之。穆王將善其祥刑,而先醜其耄荒;湯之 伐桀,出不意而奪農時;文王受命為僭王;召公之不 說,類乎無上。太甲以不順伊尹而放群叔,纔有流言」 而誅,啟行拏戮之刑以誓不用命,《盤庚》行劓殄之刑 而遷國,周人飲酒而死,魯人不板幹而屋,誅,先時不 及時而殺無赦之類,惟此經遭秦火煨燼之後,孔壁 朽折之餘,孔安國初以隸篆推科斗,既而古今文字 錯出,東京乃取正於《杜林傳》,至唐彌不能一。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