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皋陶謨》曰「允迪厥德」,豈允迪為皋陶之名乎?且子 生三月而父為之名,今「放勛」、「重華」、「文命」之義,皆謂聖 明功業,豈此三帝即位之後始為名乎?且舜之父母 頑嚚,豈知舜之德可繼於堯而名之「重華」乎?若是舜 自作,於理固不當如此。驗斯數節,即「放勛」、「重華」、「文命」, 非堯、舜、夏禹之名也。故知馬遷之非,安國之是也。 《禹貢》揚州云:「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孔安國曰:「震澤,吳 南太湖」名。言三江既入,致定為震澤也。鄭元云:「江自 彭蠡分為三,既入者,入海也。」明曰:「『底,致也』。安國之意, 以為三江之水入於震澤,所以致定也。按洪水之時, 包山、襄陵、震澤不見,三江之水既入,然後方為震澤。 康成以既入為海,可謂得之。言三江之水已入於海, 然後平陸出;平陸出然後震澤致定也。」

《禹貢》:「揚州所貢,包匭菁茅。」孔安國曰:「包,橘柚也;匭,匣 也。菁以為葅,茅以縮酒。」僖四年《左傳》稱:齊侯責楚云: 「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杜元 凱曰:「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明曰:「孔失而杜得也。」何以 言之?按太史公《封禪書》云:「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是知 菁茅即三脊之茅也。菁者,茅之狀貌,菁菁然也。三脊 之茅,諸土不生,故楚人特貢之也。孔云:「菁可為葅。是 謂菁為蔓菁也。」且蔓菁常物,所在皆生,何必須事楚 國,匣盛而貢之哉?故知孔失之矣。

《武成》云:「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孔安國曰: 「血流漂杵,甚言之也。」明曰:「『『血流舂杵,不近人情』。今以 『杵』當為『杆』字之誤也』。按《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左 傳》郄至舉此云:『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則是古人 讀『干』為汗。杆一名楯,一名櫓。《漢書》云:『血流漂櫓』。櫓即 杆,俗呼為傍牌。此物體輕,或可漂也。」按杵有大小搗衣者亦曰杵小

「於干矣。」 杵當不訛。

《周書?顧命》云:「用敬保元子釗。」孔安國曰:「釗,康王名也。 諸儒皆讀釗為昭明,曰,讀者非也。釗當音梟。」按:字書 六體,一曰諧聲。此「釗」字「諧聲」字口邊著。是「叫」字即 金邊著。當音「梟。」明矣。今人依從刀者,訛也。且昭 王是康王之子,豈有子謚父諱而音同乎?是周人本 讀為梟,今人誤讀昭字矣。或曰:「《禮》不諱嫌名,釗」、昭音 同而字異,得非嫌名乎?答曰:言語之間,《詩》《書》之內,有 音同字異者,即不為之諱,豈父諱子諡,可用嫌名乎? 直今人讀之,非也。

王荊公《洪範傳》:「『『五行,天所以命萬物也,故初一曰五 行。五事,人所以繼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 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心治身 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故次三曰農用八政』。為政必 協之歲月日星辰曆數之紀,故次四曰協用五紀』。既 協之歲月日星辰曆數之紀,當立之以天下之中,故」 次五曰「建用《皇極》。」中者所以立本,而未足以趣時,趣 時則中,不中無常也,唯所施之宜而已,故次六曰「乂 用三德。」有「皇極以立本」,「三德以趣時」,而人君之能事 具矣。雖然,天下之故,猶不能無疑也,疑則如之何?謀 之人以盡其智,謀之鬼神以盡其神,而不專用己也, 故次七曰「明用《稽疑》。」雖不專用己,而參之於人物鬼 神,然而反身不誠不善,則明不足以盡人物,幽不足 以盡鬼神,則其在我者不可以不思,在我者其得失 微而難知,莫若質諸天物之顯而易見,且可以為戒 也。故次八曰「念用庶證。」自五事至於庶證,各得序,則 五福之所集。自五事至於庶證,各失序,則六極之所 集。故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敬者何?君子所以 直內也。言五事之本,在人心而已。農者何?厚也,言君 子之道,施於有政,取諸此以厚彼而已。有本以保常, 而後可立也。故《皇極》曰:「建有變以趣時,而後可治也。」 故三德曰乂。嚮者,慕而欲其至也;威者,畏而欲其亡 也。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何也? 五行「也者,成變化而行鬼神,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 窮者也,是故謂之行。天一生水,其於物為精,精者一 之所生也。地二生火,其於物為神,神者有精,而後從 之者也。天三生木,其於物為魂,魂從神者也。地四生 金,其於物為魄,魄者有魂,而後從之者也。天五生土, 其於物為意,精神魂魄具而後有意,自天」一至於天 五,五行之生數也。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 奇,其成之者皆五。五者,天數之中也,蓋中者所以成 物也。道立於兩,成於三,變於五,而天地之數具。其為 十也,耦之而已。蓋五行之為物,其時其位、其材、其氣、 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聲、其臭、其味,皆各有耦, 推而散之,無所不通。一柔一剛,一晦一明,故有正有 邪,有美、有惡、有醜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 義,皆在是矣。耦之中又有耦焉,而萬物之變遂至於 無窮。其相生也,所以相繼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 「語器」也以相治,故「序六府以相克」;「語時」也以相繼,故 「序盛德所在以相生。」《洪範》語道與命,故其序與語器 與時者異「也。道者,萬物莫不由之者也;命者,萬物莫 不聽之者也。器者道之散;時者命之運。由於道,聽於 命,而不知者,百姓也;由於道,聽於命而知之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