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八、本卦為《貞》,之卦為《悔》。沙隨程氏曰:「初與四五凡三爻變,其不變者二三上,在《屯》為八,在《豫》亦八。」

今即以艮言之,二爻獨變則名之六;餘爻皆變而二 爻獨不變,則名之八,是知乾坤亦有用七用八時也。 乾爻皆變而初獨不變,曰初七「潛龍勿用」可也。《坤》爻 皆變而初獨不變,曰初八「履霜堅冰至」可也。占變者 其常也;占不變者其反也,故聖人繫之九六。歐陽永 叔曰:「《易》道占其變,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謂六爻皆」 九六也,得之矣。

趙汝梅《易輯聞》曰:「揲蓍策數凡得二十八,雖為《乾》亦 稱七。凡得三十二,雖為《坤》亦稱八。」

楊彥齡《筆錄》曰:楊損之,蜀人,博學善稱說。余嘗疑《易》 用九六而無七八,損之云:「卦畫七八,爻稱九六,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亦是舉 九六以該七八也。朱子謂七八之合,亦三百有六十 也。乾遇七則一百六十八坤遇八則一百九十二

《卜筮》

舜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詩》曰:「爰始爰謀,爰 契我龜。」《洪範》曰:「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 卜筮。」孔子之贊《易》也,亦曰:「人謀鬼謀。」祖伊告紂言格人元龜亦先人 後龜夫「庶人」至賤也,而猶在蓍龜之前。故盡人之明而 不能決,然後謀之鬼焉。故古人之於人事也,信而有 功;於鬼也,嚴而不瀆。

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當為, 雖凶而不可避也。故曰:「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 而狐疑。」又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 事。」善哉屈子之言,其聖人之徒歟!

卜居,屈原自作,設為問答,以見此心,非鬼神吉凶之 所得而移耳。王逸《序》乃曰:『心迷意惑,不知所為,往至 太卜之家,決之蓍龜,冀聞异策,以定嫌疑』。則與屈子 之旨大相背戾矣。」洪興祖《補注》曰:「『此篇上句皆原所 從,下句皆原所去。時之人去其所當從,從其所當去, 其所謂吉,乃原所謂凶也』。可謂得屈子之心者矣。 《禮記少儀》:問卜筮曰:「義與志。」與義則可,問志則否。子 孝,臣忠,義也;違害就利,志也;卜筮者,先王所以教人 去利懷仁義也。

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後者,曰:「沐 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 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 人以龜為有知也。南蒯將叛,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黃 裳元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強 內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黃裳元吉。」黃,中之色 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 共不得其辭,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易》不可以占,險 猶有闕也。筮雖吉,未也。南蒯果敗。是以嚴君平之卜 筮也,「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 依於忠。」而高允亦有筮者,當依附爻象,勸以忠孝之 論,其知卜筮之旨矣。

《申鑒》:「或問《卜筮》曰:『德斯益,否斯損』。」曰:「何謂也?」吉而濟, 凶而救,之謂德;吉而恃,凶而怠,之謂損。

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 嚮。告其為也,告其行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若是則 無可為也,無可行也。不當問,問亦不告也。《易》以前民 用也,非以為人前知也,求前知非聖人之道也。是以 《少儀》之訓曰:「毋測未至。」

郭璞嘗過顏含,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 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 無勞蓍龜。」

《文中子》子謂「北山黃公善醫,先寢食而後針藥。汾陰 侯生善筮,先人事而後說卦。」

《金史·方伎傳序》曰:「古之為術,以吉凶導人而為善,後 世術者或以休咎導人而為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