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易經解 卷》。

資州黃澤著。澤登進士第,生有異質,以明經學道為志。大德中,歷兩書院山長,嘗宗程、朱,作《易經解》。

《易精解》 卷。

李學遜著。學遜,邵武人,綱九世孫,博學洽聞,善天文,尤邃於《易》。

《易解說》 卷。

何逢原著。逢原,宋時嘗知嘉州,有善政,與孫松壽、宋誨、何耕稱「四循吏。」

《易學源流》 卷

安福彭復精於《易》《範》,嘗本朱、邵說,著為此書。

《易義矜式》 卷。

宜黃涂溍生著

《類易象》二卷。

何中著。中,字太虛,撫之樂安人。宋末舉進士。家有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其學弘深該博,程鉅夫、元明善、吳澄等皆推服之,為龍興郡學師。

《大易演義》 卷。

《無錫州》同知,上饒祝堯著。

《程朱易傳本義折衷》 卷

鄱陽吳存著

《周易備忘》十卷。

槁城張延著

《易經》著錄 卷。

吳澄著。澄,崇仁人,自幼知用力聖賢之學,著述甚多。

《周易集說》四十卷,《纂圖》二卷,《古占法》一卷

林屋山人俞氏「述其為說,大抵祖程、邵而宗朱。古今諸儒所言之善有弗遺也,而己意亦以附見焉。其是非取舍,不合於聖人者寡矣。」

「補《周易集議》」 卷。

吳夢炎,歙人。至元中,為紫陽書院山長,補《周易集議》,典括蒼教,定鄉飲禮儀。

《易編》 卷:

陳櫟著櫟,休寧人,著述甚富。

《大易會要》 卷。

俞琰,字玉吾,吳縣人。宋亡,隱居著書,以義理之學淑諸人,於書無不讀,尤精於《易》,述諸家《易》說百卷,名曰《大易會要》。

《周易直解》 卷。

胡特著

《大易輯說》 卷。

卭峽王申子,號「秋山」 ,元季隱居岳州之慈利,著《大易輯說》。

《周易本義》 卷。

安福劉霖著。霖元季不仕。

《重正卦氣》 卷。

《吾衍著》。衍字子行,仁和人。大父為宋太學諸生,因家錢塘。衍高不仕之節。

《大易傳義》 卷。

《鮑恂著》,崇德人。一作《德州》。嘗受《易》於臨川吳澄,學者稱「西溪先生。」洪武初,嘗召至京,陰文華殿大學土,輔導東宮,固辭而歸。

《周易通義》十卷。

黃鎮成著。鎮成,字元鎮,邵武人。甫冠,厭棄榮利事,慨然以聖賢踐履之學自勵。

《易問辯》三十卷。

廬陵歐陽貞著。歷考諸家之異同,質正先儒之論議。初名《易疑》,後改曰《問辯》。歐陽圭齋為序。

《周易直旨》 卷。

永樂十五年,仁宗在東宮時,命楊士奇纂書成以進,賜名《周易大義》。

「《周易考次》《大易按辭》」 卷

建文時,臨海《方希古》著。

《周易參疑》 卷。

山西布政王廉頤陽著。蘇州知府況鍾刻。

《讀易》一卷。

李文達著

《讀易私記》四卷。

胡端敏著

《易經參議》 卷

國初新喻梁州著

《易經選註》 卷。

侍讀學士王達著。達,無錫人。

《易經發明》 卷。

何英著英鄱陽人

《易傳撮要》 卷。

劉髦著髦,永新人。永樂戊子鄉試易魁。

《易學會通》 卷。

教諭胡璉著;「璉」 ,高安人;

《易學淵源》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