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不阿以為同,則矯以為異,其所望于來哲者,果若 是耶溍?竊聞之,善立言者,不必出于古,不必不出古 也。非有異焉,則其書可無作也;非有同焉,則其書亦 不能以獨傳也。惟夫同不為阿,異不「為矯」,斯言之善 者也。俞氏之《集說》有焉。溍是以樂道而為之序,讀者 所宜知也。泰定元年十月,黃溍晉卿序。

按干文傅序余少之時已識石澗俞君知其為善言易者然未之學易不果承教延祐二年予以進士受官南歸時石澗尚無恙聞有所著易說未獲一寓目

焉。去年冬,自集賢退休吳中,石澗之子子玉手一編 過余,且曰:「先子平生精力,盡于此書,願先生賜之言。」 余受而讀之,乃《易說》也。及觀《自序》,有云:朱子《本義》之 作,辭本於畫,理不外象,聖人之本旨大明。於是首讀 《本義》,次及程《傳》,㫄考諸家之說,摭其精華,萃為一書, 名曰《周易集說》,凡四十卷。以歲月攷之,起至元甲申 至元貞丙申,凡十有二年而後成,其積學久,其用功 深,概可見也已。又十有八年,詔以五經取士,《易》主程 朱氏之說,兼用古注疏,則與前所云者略同。非明古 識今,其孰能與于此。然則俞氏《易說》,當與蔡氏《書傳》 並傳。學《易》者苟能玩味此書,則思過半矣。雖然,或出 或處,或嘿或語,《易》之道也。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易》之 用也。聖人作《易》,豈直為學者干祿之資而已。床頭《易》 在,萬鍾于我何加焉。九京可作,石澗必然我言。至正 六年七月,干文傅壽道序。

《易外別傳》
一卷

按琰自序易外別傳者先天圖環中之祕漢儒魏伯陽參同契之學也人生天地間首乾腹坤呼日吸月與天地同一陰陽易以道陰陽故伯陽借易以明其

說,大要不出先天一圖,是雖《易》道之緒餘,然亦養生 之切務,蓋不可不知也。圖之妙在乎終坤始復,循環 無窮,其至妙則又在乎《坤》復之交,一動一靜之間。愚 嘗學此矣,遍閱《雲笈》,略曉其一二,忽遇隱者,授以讀 《易》之法,乃盡得環中之祕。反而求之吾身,則康節卲 子所謂「太極」,所謂「天根月窟」,所謂三十六宮,靡不備 「焉,是謂身中之易。今為圖如左,附以先儒之說,明白 無隱,一覽即見,識者當自知之。」 按後序《易外別傳》 一卷,為之圖,為之說,披闡先天圖、環中之極元,證以 《參同契》《陰符》諸經書,參以伊川、橫渠諸儒之至論,所 以發朱子之所未發,以推廣卲子言外之意。愚雖不 暇專志從事于此,而丹之妙用非苟知「之,蓋嘗試之 者也。故敢直指方士之所靳,以破學者之惑。嘗慨夫 世所傳丹家之書,廋詞隱語,使覽者無罅隙可入,往 往目炫心癢,掩卷長嘆。如蔡季通、袁機仲嘗與朱子 共訂正《參同契》」矣,雖能考其字義,然不得其的傳,未 免臆度而已。愚今已得所傳,又何忍緘嘿以自私?乃 述是書,附于《周易集說》之後,名曰《易外別傳》。蓋謂丹 家之說雖出于《易》,不過依倣而托之者,初非《易》之本 義也。丹家之大綱要領,愚於是書言之悉矣。丹書之 口訣細微,則具載于《參同契發揮》三篇,茲不贅云。

按琰子仲溫跋易外別傳一卷先君子之所著而附于周易集說之後者也先君子嘗遇隱者以先天圖指示邵子環中之極元故是書所著發明邵子之學

為多。

紇石烈希元周易集傳二十卷

按袁桷序觀象畫卦庖犧之本旨也因言意而廣象焉三聖人之本旨也王弼後出附小象以言理先儒莫能病若繫辭說卦等篇弼莫能措辭審是則弼幾

「一偏矣。《十翼》之作,有彖焉,有象焉。專于理而作《彖》《象 傳》焉者,夫子之志也。然則文王、周公之《彖》《象》,其悉皆 理與?」曰:「非也。卦本于象,八卦首之定名以為象,則《井》 《鼎》《小過》是也。言意以為象,伏羲言而人不能知之,文 王、周公始申言之。文王之言見於《彖》,周公之言見于 爻,是則不俟予言也。《易》有聖人之道,四《彖》《象傳》,果唯 言意焉,則變占何取?」曰:「有變焉,有占焉。伏羲畫不變 于九六,則變見之。占則文王,于《彖》附言之象未始分, 文王始離之。變之疾者莫先于蠱,憂世之深也。若分 象,則《師》《晉》《小畜》之類是也。爻變于占,因《筮》以見者也。 其即見者,《漸》《小畜》《訟》之類是也。《彖》爻合四者而言之, 夫子不一言之何與?」曰:「傷哉夫子之志也!事莫尚乎 辭,辭非理不能以定人事,吉凶繇妄而咎以興,先之 以變占。是《易》殆卜筮之書矣。器由動成,動斯靜矣,取 靜勸動,將于是乎?則斯其為象也大矣。夫子于《說卦》 焉,始彙之,彙以窮其變。占則變占者,筮之始也。故其 首章先于《蓍》,二章次于卦。先天之說,七言之,懼溺于 占也。後天之說,一言」之,人事之本也,而終之以象焉。 維昔康節邵先生作《方圓環中圖》,合于天人,皆本《說 卦》,充類以至,知夫聰明特達之士,不在于諄告也。若 《繫辭傳》設卦之方,窮神之變,其詳于爻者,毫釐不能 以易。積爻以成,變易以動,肇於方寸,散于六合,幽渺 廣大,取而莫窮,應而若遺,因卦以測,善算喻者,不能 窮也。舉世舍是,矛盾互持,雖百世莫能以解。吾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