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測》,又有讀《易》附于其末。大約管蠡之見,有觸而存而 二測之旨,其衷言云。

吳默易說六卷

按默自序易不云乎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此詮易之宗旨也今㝢內以明經為功令乃士之挾策者往往格于章句之陋守其師說以為

《易》盡在是也。試𨙫之程《傳》,茫如捕風,又況乎《大全》諸 家乎?予往者輯群書而衷之以程、朱《傳》《義》,隨復散佚, 今彙而成是編。希㝏有言:「善學《易》者,當以羲皇心地 馳騁,無于周孔注腳下盤旋。」旨哉言也!予亦何敢以 言《易》自任,聊以俟夫引伸觸類者,則又何言非《易》也 耶。

李本固古易彙編意辭集十七卷

按李維禎序略治易者有章句有傳有注有集注有義疏有論說有類例有譜有考有數有圖有音有擬號為繁蔓清源李維寧統彙編輯其大綱三曰意辭

曰《象數》,曰《變占》。而意辭之目八:曰《古易》,曰《辭會》,曰《明 意》,曰《釋名》,曰《詳易》,曰《玩辭》,曰《誤異》,曰《易派》。象數之目 八:曰《圖書象》、曰《圖書數》,曰《總論》,曰《畫象》,曰《三易》,曰《廣 象》,曰《觀象》,曰《衍數》。變占之目十:曰《蓍變》,曰《之變》,曰《反 對》,曰《變例》,曰《小成》,曰《觀變》,曰《不卜》,曰《玩占》,曰《卜筮》,曰 《斷法》。廣大悉備矣。

按高出序略易道之暢莫今日若以予耳目所及若焦先生之易筌意象兼舉超超元著又有黔南來氏之易淄川高氏之易咸自名家而李維寧氏辭會一

《書》包總古今,始無餘蘊,所采輯漢、唐諸家頗眾。其「論 象甚備,而覈其序,前卦爻而後彖象,其體先之以意 辭,而象數繼之,變占繼之,雜論,敘述繼之,秩秩乎有 則」,確乎有據。

孫慎行周易明洛義纂述六卷

按慎行自序慎行素不敢玩易戊申歲忽若有示之圖如世局盤者從北坎乾兌宮三點從南坤巽宮二點若天三地二尋卜以為將來于易當有聞矣至癸

丑將詣部卜,《艮》之四,艮其身,止諸躬也。心止是《易》,便 可潛通。專欲講求文王後天《周易》,兀坐述之,果一月 成卦,述外復有二十餘章,仍卜五年後可再述,又五 年後可三述。迨戊午壬戌,兩述如言,二《易》比初贏十 餘章,三易缺十五章,十餘年來未輕示人。會丁卯春 謫戍,神復指示之,卜此生還日刻。前所述易,俄戍遣 寧夏,未及行,召還起用,衰病,三疏請放旨不下。得以 虛閒歲月,長坐齋中,反覆玩繹,思《易》道廣大,漢唐以 來,承用後天者,習其數不知其義;至宋以來,搜探先 天者,又昧其例,并汨其辭。是用尋夫子之十《易》,采箕 子之九疇,以一中為握,而後卦得以運行;以二五為 中,而後爻有所統攝;應非彖所明言,不得旁及;用非 象所專指,不得泛推。使玩《易》者因文王《大象》,便見爻 之變化一源;又使用《易》者得夫子《小象》,更知象之貫 穿萬緒,自北行南,則天尊地卑之義;生上返初,則原 始要終之義。其數相錯,其象多危。所為「命《易》以包陰 陽,命《周易》以別夏商」者,言各有物,物各有方,一爻得 一爻之義,一卦明一卦之用,不至臆揣無據,牽引多 門,名曰《明洛三易》。凡《易》十四萬餘言,章凡二百四十 篇,大約得自止躬,中者初則什之九,二則什之六,三 則什之四。間有見聞攙者義便不倫,蓋亦多從汰焉。 念年幾耄矣,述《易》凡十八載,志慮尚清,視聽未惛,秋 毫皆神賜也。

劉宗周周易古文鈔三卷讀易圖記一卷

按宗周自述周易者文王本伏羲畫卦而為之繫彖辭周公又繫爻辭而得名也至夫子乃繫彖傳及大小象傳則傳體也合之皆得稱周易然三家次第本

是秩然,後人混而錯之,遂令古文不傳于世。幸乾卦 尚存古文之舊,今姑推其例,以及其餘,一一為之更 定,凡為《經》二卷,《夫子繫辭傳》仍載後如舊。

程汝繼周易宗義十二卷

按朱之蕃序往歲辛卯蕃偕程敬承及諸同志邂逅于天界禪林方以易學應制舉咸嘆其微詞奧旨非一經生家言所能殫究安得彙輯諸家講解參酌採

「錄,務得其旨趣,曲暢旁通,而覽者不苦其元奧難窮, 龐雜無統,斯亦一代之鴻裁,非積累歲月,未可幾已。」 敬承氏既成進士,宰劇邑,此念未嘗少忘。比擢南曹, 乃得乘其政暇,羅列諸家之說,不泥古,不執今,句櫛 字比,必求其融會貫通,可安于吾心,以契諸人心之 所共安,而後錄之。各標姓氏,不敢襲為己之獨見也。 參舉所長,不忍廢人之成說也。敬承氏可謂任一人 以勞,貽眾人以逸,役三載之神,成千秋之業者矣。孟 氏有言:「經正則無邪」,慝此書之流布于世,其所關係 豈淺尟哉!

魏濬周易古象通八卷

按王在晉序易義古象通建溪蒼水魏公所論述也公于易道有深契合元會運世之終以觀無始愬天地人物之始以極無終一理渾涵散殊萬象萬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