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內侍取之,嘉其好古,手詔褒美。尤知典故,凡近世典 章人物之盛、悉能記之。有《集》五十卷。

《陳彭年傳》:「彭年幼好學,母惟一子,愛之,禁其夜讀書。 彭年篝燈密室,不令母知。年十三,著《皇綱論》萬餘言, 為名輩所賞。嘗因京城大酺,跨驢出游,構賦,自東華 門至闕前,已口占數千言。直史館,兼崇文院檢討。又 代潘慎修起居注,賜緋魚,獻《大寶箴》。頃之,預修《冊府 元龜》。三年,遷右正言。數有章,建白彈射,真宗令中書」 置籍記之。大中祥符三年,遷右諫議大夫兼祕書監。 詔編次太宗御集。六年,同修國史,前後賜彭年御製 歌詩凡六篇。彭年性敏給,博聞強記,所得奉賜,惟市 書籍。奉詔同編《景德朝陵地里》《封禪》《汾陰》三記、閤門 客省、《御史臺儀制》,又受詔編《御集》及《宸章集》《歷代婦 人文集》。所著文集百卷、《唐紀》四十卷。

《周起傳》:「起家藏書萬餘卷,起能書,弟超亦能書,集古 今人書并所更體法,為《書苑》十卷。」

《高若訥傳》:「若訥強學善記,自秦漢以來,諸傳記無不 該通,尤喜申、韓、管子之書,頗明曆學。因母病,遂兼通 醫書,悉考校訛謬,行之世。皇祐中,詔累黍定尺,以制 鍾律,若訥依《隋書》定尺十五種上之,有集二十卷。」 《張耆傳》:「真宗在東宮,嘗命授以《論語左氏春秋》,後又 賜宸戒二十條。」《聖政記》《冊府元龜》。故頗知傳記及術 數之學,言象緯輒中。

《宋綬傳》:綬幼聰警,為外祖楊徽之所愛。徽之無子,家 藏書悉與綬。綬母亦知書,每躬自訓教,以故博通經 史百家。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勾當三班院。始,詔 讀唐史,固求解三班,以顓進講,同修國史,史成,遷工 部侍郎。詔定章獻明肅、章懿太后祔廟禮,綬援《春秋》 考仲子之宮、唐坤儀廟故事,請別築宮。家藏書萬餘 卷,親自校讎,其筆札尤精妙。及卒,帝多取其書字藏 禁中。初,郊祀,綬攝太僕卿,帝問儀物典故,占對辨洽, 因上所撰《鹵簿圖》十卷。

《宋敏求傳》:「敏求家藏書三萬卷,皆略誦習,熟于朝廷 典故,士大夫疑議必就正焉。所著書甚多,學者多咨 之。」

《盛度傳》:「度好學,家居,列圖書,每歸未嘗釋手。」

《丁度傳》:「父逢吉,以醫術事真宗藩邸,然好聚書,與儒 者游。度強力學問,好讀《尚書》,嘗擬為《書命》十餘篇。大 中祥符初,登服勤詞學科,嘗獻《王風論》于章獻太后, 以戒外戚。」慶曆七年,上《慶曆兵錄》五卷、《贍邊錄》一卷。 遷尚書左丞,卒。度著《邇英聖覽》十卷、《龜鑑精義》三卷、 《編年總錄》八卷,奉詔領諸儒集《武經總要》四十卷。 孫《抃傳》。抃字夢得,眉山人。六世祖長孺,喜藏書,號「書 樓孫氏」,子孫以田為業,至抃始讀書。英宗即位,進戶 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

《田況傳》:「況少卓犖,有大志,好讀書。」

《田錫傳》:「錫幼聰悟,好讀書屬文。太平興國三年進士。 高等既居諫官,即上疏獻軍國要機者一,朝廷大體 者四。其略曰:『集賢院雖有圖籍而無職官,祕書省雖 有職官而無圖籍,臣願陛下擇才任人,使各司其局, 此大體之二也』。」七年,知相州。明年,移睦州。睦人舊阻 禮教,錫建孔子廟,表請以經籍給諸生。詔賜《九經》。自 是人知向學。咸平三年,錫奏曰:「陛下即位以來,治天 下何道?臣願以皇王之道治之。舊有《御覽》,但記分門 事類。臣請鈔略四部,別為《御覽》三百六十卷,萬機之 暇,日覽一卷,經歲而畢。又采經史要切之言為御屏 風十卷,置扆座之側,則治亂興亡之鑒,常在目矣。」真 宗善其言,詔史館以群書借之,每成書數卷,即先進 內。錫先上《御覽》三十卷,《御屏風》五卷。嘗曰:「吾立朝以 來,章疏五十有二,皆諫臣任職之常言,苟獲從幸也。 豈可藏副示後,謗時賣直耶?」悉命焚之。所著《咸平集》 五十卷。

《掌禹錫傳》:英宗即位,自祕書監遷太子賓客。御史劾 禹錫老病不任事,帝憐其博學強記,令召至中書,示 以彈文。禹錫惶怖自請,遂以工部侍郎致仕。嘗預修 《皇祐方域圖志》《地理新書》,奏對帝前。王洙推其稽考 有勞,賜三品服。及校正《類篇》《神農本草》載藥石之名 狀為圖經,著《郡國手鑑》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好儲書, 所記極博。

《王洙傳》:洙少聰悟博學,記問過人。為國子監說書,改 直講,授《史記》《漢書》。為天章閣侍講,專讀寶訓要言於 邇英閣。預修《崇文總目》,成《國朝會要》,命撰《大饗明堂 記》。洙泛覽傳記,至圖緯、方技、陰陽五行、算數、音律、詁 訓、篆隸之學,無所不通。預修《集韻》、祖宗故事、《三朝經 武聖略》、鄉兵制度,著《易傳》十卷,雜文千有餘篇。 洙子欽臣,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 數萬卷,手自讎正,世稱「善本。」

《聶冠卿傳》:召試學士院,校勘館閣書籍,入翰林為學 士兼侍讀學士。每進讀《左氏春秋》,必引尊王黜霸之 義以諷。冠卿嗜學好古,手未嘗釋卷,尤工詩,有《蘄春 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