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數爭太子失,賜黃金一斤、絹四匹。拜祭酒,侍講東宮。 帝幸太學觀釋菜,命穎達講經畢,上《釋奠頌》,有詔褒 美。初,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受詔撰《五 經義訓》凡百餘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雖包貫異家 為詳博,然其中不能無謬冗。博士馬嘉運駁正其失, 至相譏詆。有詔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詔中書 門下與國子三館博士、弘文館學士考正之。」於是尚 書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侍中高季輔就加 增損,書始布天下。

馬嘉運,魏州繁水人。少為沙門,還治儒學,長論議。貞 觀十一年,拜弘文館學士,以孔穎達《正義》繁釀,故掎 摭其疵。當世諸儒服其精。

歐陽詢敏悟絕人每讀輒數行同盡遂博貫經史貞 觀初歷弘文館學士。

張士衡,瀛州樂壽人。九歲居母喪,哀慕過禮。博士劉 軌思見之,為泣下,乃授以《詩》《禮》。又從熊安生、劉焯等 受經貫,知大義。唐興,教授鄉里,太子承乾慕風迎致, 謁太宗洛陽宮,擢崇賢館學士。士衡以禮教諸生,當 時顯者,永平賈公彥、李元植。公彥終太學博士,撰次 章句甚多。公彥傳業元植,元植又受《左氏春秋》於王 德韶,受《詩》於齊威,該覽百家記書。進弘文館學士。 張後引,字嗣宗,崑山人。高祖鎮太原,引為客,以經授 秦王。太宗即位,從容曰:「今日弟子何如?」後引曰:「昔孔 子門人三千,達者無子男之位。臣翊贊一人,乃王天 下,計臣之功,過於先聖。」帝為之笑,令群臣以《春秋》酬 難。帝曰:「朕昔受大誼於君,尚記之。」後引頓首謝曰:「陛 下乃生知臣叨天功,為己力,罪也。」帝大悅,出為睦州 刺史。乞骸骨。帝見其強力,問欲何官,因陳謝不敢。帝 曰:「朕從卿授經,卿從朕求官,何所疑?」後引頓首:「願得 國子祭酒授之。」

蓋文達,冀州信都人。博涉前載,尢明《春秋》三家。刺史 竇抗集諸生講論,于是劉焯、劉軌、孔穎達並以耆儒 開門受業,是日悉至,而文達依經辯舉,皆諸儒所未 叩,一坐厭嘆。抗奇之,問:「安所從學?」焯曰:「若人岐嶷,出 自天然,以多問寡,則焯為之師。」抗曰:「冰生於水而寒 於水,其謂此邪?」貞觀時,拜崇文館學士。

谷那律,魏州昌樂人。貞觀中,累遷國子博士,淹識群 書,褚遂良嘗稱為《九經庫》。歷弘文館學士。

那律孫倚相,仕祕書省正字,讎覆圖書,多所刊定。 蕭德言,字文行,明《左氏春秋》。仁壽中,授校書郎。貞觀 時,歷弘文館學士。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 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 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 力也。」賚賜尤渥。德言晚節學愈苦,每開經輒袚濯,束 帶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終日自苦?」答曰:「對先聖之 言,何復憚勞!」詔以經授晉王,進祕書少監。

許叔牙字延基句容人貞觀時弘文館學士於詩禮 尢邃獻詩纂義十篇太子寫付司經。

敬播,蒲州河東人。貞觀初,進士第。時顏師古、孔穎達 撰次《隋史》,詔播詣祕書內省參纂。再遷著作佐郎,兼 修國史。永徽後,歷給事中。始,播與許敬宗撰《高祖實 錄》,興創業,盡貞觀十四年。至是,又撰《太宗實錄》,訖二 十三年。房元齡稱播陳壽之流。元齡患顏師古注《漢 書》文繁,令掇其要為四十篇。是時《漢書》學大興,其章 章者,若劉伯莊、秦景通兄弟、劉訥言皆名家。

劉伯莊,彭城人。為弘文館學士,遷國子博士,與許敬 宗論譔甚多,終崇賢館學士。自所著書亦百餘篇。 劉訥言,乾封中歷都水監主簿,以《漢書》授沛王。王為 太子,擢訥言洗馬兼侍讀。嘗集俳諧十五篇,為太子 歡。太子廢,高宗見怒,除名為民。

郎餘令,定州新樂人。孝敬在東宮,餘令以梁元帝有 《孝德傳》,更撰《後傳》數十篇,太子嗟重,改著作佐郎。 徐齊聃,字將道,湖州長城人。高宗時為潞王府文學、 崇文館學士,侍皇太子講,修書于芳林門。

子堅,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聞其名,召見,授紙為賦 異之。聖曆中,東都留守楊再思、王方慶共引為判官。 方慶善禮學,嘗就質疑晦,堅為申釋,常得所未聞。屬 文典厚,再思每目為「鳳閣舍人樣。」與徐彥伯、劉知幾、 張說與修《三教珠英》,張昌宗、李嶠總領,彌年不下筆。 堅與說專意撰綜,條彙粗立,諸儒因之乃成書。睿宗 即位,授崇文館學士修史,遷祕書監。元宗改麗正書 院為集賢院,堅充學士,副張說知院事。帝大酺集賢, 幔舍在百司上,說令揭大榜以侈其寵。堅見,遽命撤 之,曰:「君子烏取多尚人。」從上泰山,以參定儀典,加光 祿大夫。於典故多所諳識,凡七當譔次高選,齊聃姑 為太宗充容,仲為高宗婕妤,皆明圖史,議者以「堅父 子如漢班氏。」

路敬淳,貝州臨清人。少志學,足不履門。擢進士第。天 授中,遷太子司議郎,兼修國史、崇賢館學士。數受詔 纂輯慶卹儀典,武后稱之。尤明姓系,自魏、晉以降,推 本其來,皆有條序,著《姓略》《衣冠》《系錄》等百餘篇。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