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止懷儁家。不交人物,終日讀書,手自抄略二百卷。」 《顏之儀傳》:「之儀幼穎悟,三歲能讀《孝經》。及長博涉群 書。」

《庾信傳》:「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祖易,齊徵士。父肩吾, 梁散騎常侍中書令。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 書。」

《蕭撝傳》:「撝性溫裕,有儀表。年十二入國學,博觀經史, 雅好屬文。」

《蕭世怡傳》:「世怡幼而聰慧,頗涉經史。」

《蕭圓肅傳》:「圓肅字明恭,梁武帝之孫,武陵王紀之子 也。風度淹雅,敏而好學。建德三年,授太子少傅,乃作 《少傅箴》。有文集十卷,又撰時人詩筆為《文海》四十卷, 《廣堪》十卷,《淮海亂離志》四卷,行於世。」

《蕭大圜傳》:「大圜字仁顯,梁簡文帝之子。幼而聰敏,神 情俊悟,年四歲能誦《三都賦》及孝經、《論語》。七歲居母 喪,便有成人之性。梁元帝封晉熙郡王,乃屏絕人事, 恆以讀詩、禮、書、《易》為事。元帝嘗自問五經要事數十 條,大圜辭約指明,應答無滯,元帝甚歎美之。及于謹 軍至,元帝乃令使請和,大圜副焉,其實質也。太祖以」 客禮待之。保定二年,封始寧縣公。俄而開麟趾殿,招 集學士,大圜預焉。《梁武帝集》四十卷,《簡文集》九十卷, 各止一本。江陵平後,並藏祕閣。大圜既入麟趾,方得 見之,乃手寫二集,一年並畢,識者稱歎之。建德四年, 除滕王逌友。逌嘗問大圜曰:「吾聞湘東王作《梁史》有 之乎?餘傳乃可抑揚,《帝紀》奚若隱則非實,記則攘羊。」 對曰:「言者之妄也。如使有之,亦不足怪。昔漢明為《世 祖紀》,章帝為《顯宗紀》,殷鍳不遠,足為成例。且君子之 過,如日月之蝕,彰於四海,安得而隱之?如有不彰,亦 安得而不隱?蓋子為父隱,直在其中,諱國之惡,抑又 禮也。」逌乃大笑。大圜性好學,務於著述,撰《梁舊事》三 十卷、《寓記》三卷、《士喪儀注》五卷,《要決》兩卷,并《文集》二 十卷

《劉璠傳》:璠少好讀書,兼善文筆。著《梁典》三十卷,有集 二十卷,行於世。子祥,字休徵,年十歲能屬文,十二通 五經。初,璠所撰《梁典》始就,未及刊定,卒。臨終謂休徵 曰:「能成我志,其此書乎。」休徵治定繕寫,勒成一家,行 於世。

《儒林傳》:「盧光字景仁,博覽群書,精於《三禮》,善陰陽,解 鐘律,好元言。」

沈重字德厚。學業該博,為當世儒宗。至於陰陽圖緯, 道經釋典,靡不畢綜。又多所撰述,咸得其指要。其行 於世者,《周禮義》三十一卷、《儀禮義》三十五卷、《禮記義》 三十卷、《毛詩義》二十八卷、《喪服經義》五卷、《周禮音》一 卷、《儀禮音》一卷、《禮記音》二卷、《毛詩音》二卷。

樊深字文深弱冠好學負書從師於三河講習五經 晝夜不倦既專經。又讀諸史及蒼雅篆籀陰陽卜筮 之書學雖博贍訥於辭辨故不為當時所稱撰孝經 喪服問疑各一卷撰七經異同說三卷義經略論并 月錄三十一卷並行於世。

熊安生字植之。少好學,勵精不倦,遂博通「五經」,討論 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明之。所撰《周禮 義疏》二十卷、《禮記義疏》四十卷、《孝經義疏》一卷,並行 於世。

樂遜字遵賢聞碩儒途遵明領徒趙魏乃就學孝經 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春秋大義魏廢帝二年太 祖詔遜教授諸子在館六年與諸儒授經業所著孝 經。《論語》毛詩左氏春秋序論十餘篇。又著春秋序義 通賈氏成說發杜氏違辭理並可觀。

《藝術傳》:「姚僧垣次子最,字士會,博通經史,尤好著述。 年十九,隨僧垣入關。世宗盛聚學徒,校書於麟趾殿, 最亦預為學士。撰《梁後略》十卷,行於世。」

黎景熙字季明少好讀書性強記默識好占元象頗 知術數而落魄不事生業有書千餘卷雖窮居獨處 不以饑寒易操。

蕭察子巋字仁遠所著文集及孝經。《周易》義記及大 小乘幽微並行於世。

蔡大寶,字敬位,少孤,而篤學不倦。善屬文。初以明經 對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國左常侍。嘗以書干僕射徐 勉,大為勉所賞異,乃令與其子遊處,所有墳籍,盡以 給之。遂博覽群書,學無不綜察。初出第,勉乃薦大寶 為侍讀。所著《文集》三十卷。

甄元成字敬平中山人博達經史善屬文有集二十 卷。

岑善方字思義有器局博綜經史善於辭令所著文 集十卷。

宗如周有才學。子希華,博通經術,為荊楚儒宗。 蕭欣幼聰警,博綜墳籍,有集三十卷,又著《梁史》百卷, 遭亂失本。

徐岳少方正博通經史。

高麗傳書籍,有「《五經》《三史》《三國志》《晉陽秋》。」

《隋書煬三子傳》:「燕王倓,字仁安,敏慧美姿儀。煬帝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