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每見世人文賦書論,無所是非不解處,即日借問, 此其本心也。

《告弟僧謙書》案王微傳微弟僧謙遇疾卒微以書告靈
前人

弟年十五,始居宿於外,不為察慧之譽,獨沉浮好書, 聆琴聞操,輒有過目之能。討測文典,斟酌傳記,寒暑 未交,便卓然可述。「尋念平生,裁十年中耳。然非公事, 無不相對。一字之書,必共詠讀,一句之文,無不研賞。」 濁酒忘愁,圖籍相慰。窮而不憂,實賴此耳。

《答陸澄書》
齊·王儉

《易》體微遠,實貫群籍,施、孟異聞,周、韓殊旨,豈可專據 小王,便為該備?依舊存鄭、高同來說。元凱注《傳》,超邁 前儒,若不列學官,其可廢矣。賈氏注經,世所罕習,《穀 梁》小書,無俟兩注,存糜略范,率由舊式,凡此諸義,並 同雅論。疑《孝經》非鄭所注。僕以此書明百行之首,實 人倫所先,《七略》《藝文》,並陳之六藝,不與《蒼頡》《凡將》之 流也。鄭注「虛實」,前代不嫌。意謂可安,仍舊立置。

《上昭明太子集別傳表》
梁·簡文帝

臣聞無懷、有巢之前,書契未作;尊盧、赫胥之氏,墳典 不傳。昭明太子稟仁聖之姿,縱生知之量,孝敬兼極, 溫恭在躬。明月西流,幼有文章之敏;羽籥東序,長備 元良之德。蘊茲三善,弘此四聰,非假二疏,寧勞四皓? 虎賁恧其經學,智囊慚其調護。豈止博望延賓,壽春 能賦,「問疑棗據,書戒憑陵」而已哉!

《謝齊竟陵王使撰眾書啟》
王僧孺

伏惟殿下銅雀始成,早摛從后之句;柏梁初構,首屬 驂駕之辭。楚史所受,曾不云述。沛獻斯陳,良未足採。 徒以願托後車,以望西園之客;攝齊下坐,有糅南皮 之游。謬服同于魯儒,竊吹等乎齊樂。

《皇太子太學講碑》
陳江總

我大陳之御天下。若水渙其長瀾,瑤星踵其永歷,重 華誕睿,興於大鹿之野,敬仲繼業,盛矣鳴鳳之占,兼 以鴻才海富,逸思泉瀉。含毫落紙,動八闋之歌謠;隻 句片言,諧五聲之節奏。雲飛風起,追壓漢帝之辭;高 觀華池,遠跨魏王之什。爰復建藏書之冊,開獻書之 路。帷帳叢殘,家壁遺逸,紫臺祕典,綠帙奇文,禹陵蠹 「跡,嵩山落簡,外史所掌,廣內所司,靡不飾以鉛槧,彫 以緗素。」此文教之修也。

《高鳳好學不知流麥贊》
北周·庾信

《高鳳》好學,專心不迴。留連經笥,對玩書臺。石門雲度, 銅樑雨來。麥流雖遠,書卷猶開。

《請開獻書表》
隋·牛弘

經籍所興,由來尚矣。爻畫肇於庖羲,文字生於倉頡, 聖人所以弘宣教導,博通古今,揚於王庭,肆於時夏。 故堯稱至聖,猶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觀古人之 象。《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及四方之志。武王問 黃帝、顓頊之道,太公曰:「在《丹書》。」是知握符御曆,有國 有家者,曷嘗不以《詩》《書》而為教,因《禮》《樂》而成功也。昔 周德既衰,舊經紊棄,孔子以大聖之才,開素王之業, 憲章祖述,制《禮》刊《詩》,正五始而修《春秋》,闡十翼而弘 《易》道,治國立身,作範垂法。及秦皇馭㝢,吞滅諸侯,任 用威力,事不師古,始下焚書之令,行偶語之刑,先王 墳籍,掃地皆盡,本既先亡,從而顛覆。臣以圖讖言之, 經典盛衰,信有徵數,此則書之一厄也。漢興,改秦之 弊,敦尚儒術,建藏書之筴,置校書之官,屋壁山巖,往 往間出。外有太常太史之藏,內有延閣祕書之府。至 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 劉向父子讎校篇籍,漢之典文,於斯為盛。及王莽之 末,長安兵起,宮室圖書,並從焚燼。此則書之二厄也。 光武嗣興,猶重經誥,未及下車,先求文雅。於是鴻生 鉅儒,繼踵而集,懷經負帙,不遠斯至。肅宗親臨講肄, 和帝數幸書林,其蘭臺、石室、鴻都、東觀,祕牒填委,更 倍於前。及孝獻移都,吏民擾亂,圖書縑帛,皆取為帷 囊,所收而西,裁七十餘乘。屬西京大亂,一時燔蕩。此 則書之三厄也。魏文代漢,更集經典,皆藏在祕書內 外三閣,遣祕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美其朱 紫有別。晉氏承之,文籍尤廣。晉祕書監荀勗定《魏內 經》,更著《新簿》。雖古文舊簡,猶云有缺,新章後錄,鳩集 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訓範當世。屬劉、石憑陵,京華覆 滅,朝章國典,從而失墜,此則書之四厄也。永嘉之後, 寇竊競興,因河據洛,跨秦帶趙。論其建國「立家,雖傳 名號,憲章禮樂,寂滅無聞。劉裕平姚,收其圖籍,五經、 子史,纔四千卷,皆赤軸青紙,文字古拙。僭偽之盛,莫 過二秦。」以此而論,足可明矣。故知衣冠軌物,圖畫記 注,播遷之餘,皆歸江左。晉宋之際,學藝為多。齊梁之 間,經史彌盛。宋祕書丞王儉依劉氏《七略》,撰為《七志》, 梁人阮孝緒亦為《七錄》,總其書數三萬餘卷。及侯景 渡江,破滅梁室,祕省經籍,雖從兵火,其文德殿內書 史,宛然猶存。蕭繹據有江陵,遣將破平侯景,收文德 之書及公私典籍重本七萬餘卷,悉送荊州,故江表 圖書,因斯盡萃於繹矣。及周師入郢,繹悉焚之於外 城,所收十纔一二,此則書之五厄也。後魏爰自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