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多,殷益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 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歲也。幽王既亡, 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經》二 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 繇辭則異。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公孫段》二篇, 公孫段與邵陟論易。《國語》三篇,言楚晉事,名三篇,似 禮記,又似《爾雅》《論語》;《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 似是造書者姓名也。《瑣語》十一篇,諸國卜夢妖怪相 書也。《梁丘藏》一篇,先敘魏之世數,次言丘藏金玉事。 《繳書》二篇,論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曆》二篇, 鄒子談天類也。《穆天子傳》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 見帝臺西王母圖,詩一篇,畫贊之屬也。又《雜書》十九 篇,周食田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 凡七十五篇。七篇簡書折壞,不識名題。冢中又得銅 劎一枚,長二尺五寸,漆書皆科斗字。初發冢者,燒策 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 次。武帝以其書付祕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 文寫之。晳在著作,得觀《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晳 才學博通,所著《三魏人士傳》《七代通紀》《晉書紀志》,遇 亂亡失,其《五經通論》《發蒙記》《補亡》詩文集數十篇,行 于世云。

《王接傳》:接字祖游,父蔚,世修儒史之學。接幼喪父,哀 毀過禮,及母終,柴毀骨立,居墓次積年,備覽眾書,多 出異義。接學雖博通,特精《禮傳》,常謂《左氏》辭義贍富, 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 傳不妄起,于文為儉,通經為長。任城何休訓釋甚詳, 而黜周王魯,大體乖礙。且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 羊》疾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義。時祕書丞衛 恆考正《汲冢書》,未訖而遭難。佐著作郎束晳述而成 之,事多證異義。時東萊太守陳留王庭堅難之,亦有 證據。晳又釋難,而庭堅已亡。散騎侍郎潘滔謂接曰: 「卿才學理議,足解二子之紛,可試論之。」接遂詳其得 失,摯虞、謝衡皆博物多聞,咸以為允。當。又撰列一作烈 《女後傳》七十二人,雜論議詩賦碑頌駁難十餘萬言, 喪亂盡失。長子愆期緣父本意,更注《公羊》,又集《列女 後傳》云。

《陸機傳》:「喜字恭仲,好學有才思,嘗為自敘其略曰:劉 向省《新語》而作《新序》,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余不自 量,感子雲之《法言》而作《言道》,睹賈子之美才而作《訪 論》,觀子政《洪範》而作《古今歷覽》,蔣子通萬機而作《審 機》,讀《幽通》,思元《四愁》而作《娛賓九思》,真所謂忍愧者 也。其書近百篇,吳平又作《西州清論》傳于世,借稱諸 《葛孔明》」以行其書也。

《劉喬傳》:「耽字敬道。少有行檢,以義尚流稱,為宗族所 推。博學,明習《詩》《禮》三史。」

柳字叔惠,有名譽。時右丞傅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 義。柳云:「卿讀書多而無所解,可謂《書麓》矣。」

《索靖傳》:「靖字幼安。少有逸群之量,該博經史,兼通內 緯。」

《祖逖傳》:「逖字士稚,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 知書,諸兄每憂之。後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 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

納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閒居但清談, 披閱文史而已。

《邵續傳》:「續字嗣祖,朴素有志烈,博覽經史,善談理義, 妙解天文。」

《王導傳》:「導字茂弘,時中興草創,未置吏官,導始啟立, 於是典籍頗具。」

珣字元琳。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 恢等並以才學文章見昵於帝。

《郄鑒傳》:「鑒字道徽,高平金鄉人,漢御史大夫慮之元 孫也。少孤貧,博覽經籍,躬耕隴畝,吟詠不倦,以儒雅 著名。」

《紀瞻傳》:「瞻字思遠,性靜默,少交游。好讀書,或手自抄 寫,凡所著述詩賦牋表數十篇。」

《賀循傳》:「循字彥先,少玩篇籍,善屬文,博覽眾書,有知 人之鑒。」

《刁協傳》:「協字元亮,少好經籍,博聞彊記。時朝廷草創, 憲章未立,朝臣無習舊儀者。協久在中朝,諳練舊事, 凡所制度,皆稟於協,深為當時所稱許。」

《甘卓傳》:「卓字季思,拜豫章太守,遷湘州刺史。精加隱 括,備禮舉桂陽谷,儉為秀才,辭不獲命,州厚禮遣之。 諸州秀才聞考試,皆憚不行,惟儉一人到臺,遂不復 策試。儉恥其州少士,乃表求試,以高第除中郎。儉少 有志行,寒苦自立,博涉經史。于時南土凋荒,經籍道 息,儉不能遠求師友,唯在家研精。雖所得實深,未有」 名譽,又恥衒耀。取達遂歸,終身不仕。

《郭璞傳》:「璞字景純,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于言論, 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算曆。有郭 公者,客居河東,精于卜筮,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 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