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 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 街陌。初,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 文賦者,本頗以經學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 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 無行趨勢之徒,並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帝 甚說之,待以不次之位。又市賈小民為宣陵孝子者 復數十人,悉除為郎中、太子舍人。時頻有雷霆疾風, 傷樹拔木,地震隕雹,蝗蟲之害;又鮮卑犯境,役賦及 民。六年七月,制書引咎,詔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 邕上封事,謹條宜所施行七事。其年七月,詔召邕與 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華、太史令 單颺詣金商門,引入崇德殿,使中常侍曹節、王甫就 問災異及消改變故所宜施行。邕悉心以對,又特詔 問,以「邕經學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 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皁囊封上,邕對 章奏,帝覽而嘆息。邕前在東觀,與盧植、韓說等撰補 《後漢記》,會遭事流離,不及得成,因上書自陳,奏其所 著《十意》,分別首目,連置章左。帝嘉其才高,其撰集《漢 事》,未見錄,以繼後史。適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 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亂,湮沒多不存。所著詩、賦、碑、誄、 銘、讚、連珠、箴、弔、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勢、 祝文、章、表、書、記凡百四篇,傳於世。

《左雄傳》:「雄字伯豪。永建四年,上言宜崇經術,繕修太 學。帝從之。雄又奏徵海內名儒為博士,使公卿子弟 為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廉、河南趙建, 年始十二,各能通經,雄並奏拜童子郎。於是負書來 學者,雲集京師。」

《荀爽傳》:「爽字慈明,一名諝。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 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可為人師』。爽遂耽思 經書,慶弔不行,徵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 慈明無雙。著《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又集 漢事成敗可為鑒戒者,謂之《漢語》。又作《公羊問》及《辯 讖》,并他所論敘,題為《新書》,凡百餘篇,今多所亡缺』。」 《荀淑傳》:「悅字仲豫,儉之子也。儉早卒,悅年十二,能說 《春秋》。家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性沈靜,美姿容,尤好著述。獻帝頗好文學,悅與彧及 少府孔融侍講禁中,旦夕談論。累遷祕書監侍中。時 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悅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 乃作《申鑒》五篇。其所論辯,通見政體。既成而奏之,於 是綴敘舊事,以述《漢紀》,中興以前明主賢臣得失之 軌,亦足以觀矣。又著《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 《李固傳》:「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固貌 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常步行尋師, 不遠千里,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 慕其風而來學京師,咸嘆曰:『是復為李公矣』。」所著章、 奏、表、議、教令、對、策、記、銘凡十一篇,弟子趙承等悲嘆 不已,乃共論《固言》跡,以為《德行》一篇。

《李固傳》注謝承書曰:「固改易姓名,杖策驅驢,負笈追 師三輔,學《五經》,積十餘年,博覽古今,明於風角星算、 河圖讖緯。」

《吳祐傳》:「祐父恢為南海太守,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殺青者,以火灸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 青」,亦謂「汗簡。」義見劉向《別錄》也。

《延篤傳》:「篤字叔堅,南陽犨人也。少從潁川堂谿典受 《左氏傳》,旬日能諷之,典深敬焉。又從馬融受業,博通 經傳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師。舉孝廉,為平 陽侯相。桓帝以博士徵,拜議郎,與朱穆、邊韶共著作 東觀。前越嶲太守李文德謂公卿欲令引進之,篤聞, 乃為書止文德曰:『流聞乃欲相為求還東觀,來命雖 篤,所未敢當。吾嘗昧爽櫛梳,坐於客堂,朝則誦羲文 之《易》,虞夏之書,歷公旦之典《禮》,覽仲尼之春秋;夕則 消搖內階,詠詩《南軒》。百家眾氏,投閒而作,洋洋乎其 盈耳也,渙爛兮其溢目也;紛紛,欣欣兮其獨樂也。當 此之時,不知天之為蓋,地之為輿,不知世之有人,己 之有軀也。雖漸離擊筑,傍若無人。高』」鳳讀書,不知暴 雨,方之於吾,未足況也。篤解論經傳,多所駮正,後儒 服虔等以為折中。所著詩、論、銘、書、《應訊、表》《教令》凡二 十篇云。

《盧植傳》:「植字子幹,少與鄭元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學, 好精研而不守章句。建寧中,徵為博士。熹平四年,拜 九江太守,以病去官,作《尚書章句》《三禮解詁》。時始立 太學石經,以正五經文字,植乃上疏曰:臣少從通儒 故南郡太守馬融受古學,頗知今之禮記,特多回穴。 臣前以《周禮》諸經發起秕謬,敢率愚淺,為之解詁,而 家乏,無力供繕寫上。願得將能書生二人,共詣東觀, 就官財糧,專心研精,合《尚書》章句,考《禮記》失得,庶裁 定聖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於為實,而厭抑流俗, 降在小學,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 並敦悅之。今《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其與《春秋》共 相表裡,宜置博士,為立學官,以助後」來,以廣聖意。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