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戒』。初,神宗更新學制,有司約束煩密,摯上疏曰:『學 校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從出,非行法之所。有司 造為法,禁上下疑貳,博士諸生禁不相見,教諭無所 施,質問無所從,月巡所隸之齋而已。齋舍既不一,隨 經分隸,則又《易》博士兼巡禮齋,《詩》博士兼巡書齋,不 交一言而退,以防私請,以杜賄賂。學校如此,豈先帝 造士之意哉』?」又請雜用經義詩賦取士,復賢良方正 科。摯嗜書,自幼至老未嘗釋卷。家藏書多自讎校,得 善本,或手抄錄,孜孜無倦。少好《禮》學,其究《三禮》,視諸 經尤粹。晚好《春秋》,考諸儒異同,辨其得失,通聖人經 意為多。

《蘇頌傳》:「頌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進士,歷集賢校理, 編定書籍。在館九年,判尚書吏部。因陛對,神宗謂頌 曰:『欲修一書,非卿不可。契丹通好八十餘年,盟誓聘 使,禮幣儀式,皆無所考據,但患修書者遷延不早成 耳。然以卿度,此書何時可就』?頌曰:『須一二年』。」曰:「『果然, 非卿不能如是之敏也』。及書成,帝讀序引,喜曰:『正類 序卦之文』」,賜名《魯衛信錄》。元祐初,進侍讀,奏:「國朝典 章,沿襲唐舊,乞詔史官采新、舊《唐書》中君臣所行,日 進數事,以備聖覽。」遂詔經筵官遇非講讀日,進漢、唐 故事二條。頌每進可為規戒,有補時事者,必述己意, 反復言之。歷太子太保。頌器局閎遠,自書契以來,經 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圖緯、律呂、星官筭法、「《山經》《本 草》」無所不通。尤明典故,喜為人言,亹亹不絕。朝廷有 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趙瞻傳》:「瞻字大觀,舉進士第,知威州。瞻以威險難守, 不若合之建郡於文川,條著其詳,為《西山別錄》。後熙 寧中,朝廷經理西南,就瞻取其書考焉。歷同知樞密 院事。著《春秋論》二十卷,《史記牴牾論》五卷,《唐春秋》五 十卷,奏議十卷,文集二十卷,《西山別錄》一卷。」

《梁燾傳》:「燾字況之,鄆州須城人。舉進士,編校祕閣書 籍,遷集賢校理。」

王巖叟,字彥霖,大名清平人。仁宗患詞賦致經術不 明,初置明經科。巖叟十八鄉與省試、廷對皆第一。以 起居舍人侍邇英講進讀寶訓,司馬康講《洪範》至「乂 用三德」,哲宗曰:「止此三德,為更有德」蓋哲宗自臨御, 淵默不言,巖叟喜聞之,因欲諷諫,退而上疏曰:「三者 足以盡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耳。」巖叟日侍講, 奏曰:「陛下退朝無事,不知何以消日?」哲宗曰:「看文字。」 對曰:「陛下以讀書為樂,天下幸甚。聖賢之學,非造次 可成,須在積累,積累之要,在專與勤。屏絕他好,始可 謂之專,久而不倦,始可謂之勤。願陛下特留聖意。」哲 宗然之。元祐六年,拜樞密直學士、簽書院事。哲宗方 選后,太皇太后曰:「今得狄諮女,年命」似便,巖叟進曰: 「按《禮經·問名篇》,女家答曰:『臣女夫婦所生。及外民官 諱。不識。今者狄氏將何辭以進』?」議遂寢。選后既定,巖 叟取歷代后事可為法者,類為中宮懿範上之。有《易》 《詩》《春秋傳》行於世。

《孫永傳》:「永字曼叔,為諸王府侍讀。神宗為潁王,出《新 錄》《韓非子》𢌿宮僚讎定,永曰:『非險薄刻核,其書背六 經之旨,願毋留意』。王曰:『廣藏書之數耳,非所好也』。」 《許將傳》:「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士第一,歐陽修讀 其賦,謂曰:『君詞氣似沂公,未可量也』。當試館職,辭曰: 『起家為官,本代耕耳,願以守選餘日讀所未見書』。」神 宗召對,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 《陸佃傳》:「佃字農師,越州山陰人。居貧苦學,夜無燈,映 月光讀書。過金陵,受經于王安石,補國子監直講。安 石以佃不附己,專付之經術,不復咨以政。同王子韶 修定《說文》,入見,神宗問大喪襲袞,佃考禮以對。神宗 悅,用為詳定郊廟禮文官。每有所議,神宗輒」曰:「自王、 鄭以來,言禮未有如佃者。」加集賢校理、崇政殿說書。 進講《周官》,神宗稱善,始命先一夕進槁。同修起居注。 遷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實錄》徙禮部。數與史官范 祖禹、黃庭堅爭辨,大要多是安石為之晦隱。庭堅曰: 「如公言,蓋佞史也。」佃曰:「盡用君意,豈非謗書乎?」改龍 圖閣待制、知潁州。《實錄》成,加直學士。紹聖初,治《實錄》 罪,坐落職。徽宗即位,召為禮部侍郎。佃著書二百四 十二卷,於禮家名數之說尤精,如《埤雅》《禮象》《春秋後 傳》皆傳於世。

《孫覺傳》:「覺字莘老,高郵人。甫冠,從胡瑗受學。瑗之弟 子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儼然居其間, 眾皆推服。登進士第。嘉祐中,擇名士編校昭文書籍, 覺首預選,進館閣校勘,歷龍圖閣學士。有文集、奏議 六十卷,《春秋傳》十五卷。」

《李常傳》:「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少讀書廬山白石僧 舍,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十卷,名舍曰李氏山房。歷右 正言、知諫院。安石立新法,常疏言均輸青苗,斂散取 息,傅會經義,人且大駭,何異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 流毒天下。」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元祐會計 錄》三十卷。

《孔文仲傳》:「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少刻苦問學,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