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6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訶黎勒圖

訶黎勒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

訶黎勒

「訶黎勒樹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著。 可作飲。變白。髭髮令黑。」出《九真》。

《本草綱目》

訶黎勒釋名

李時珍曰:「訶黎勒。梵言天主持來也。」

集解

蘇恭曰:「訶黎勒生交州、愛州。」

蘇頌曰:「今嶺南皆有,而廣州最盛。樹似木槵,花白,子 形如梔子橄欖,青黃色,皮肉相著,七月、八月實熟,時 采六稜者佳。」《嶺南異物志》云:「廣州法性寺有四五十 株,子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每歲州貢,只以此寺 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鹹,每子熟時,有佳客 至,則院僧煎湯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訶子五枚,甘草」 一寸,破之,汲井水同煎,色若新茶。今其寺謂之「乾明」, 古寺尚在,舊木猶有六七株。南海風俗,尚貴此湯,然 煎之不必盡如昔時之法也。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 謂之隨風子,暴乾收之,益小者佳,彼人尤珍貴之。 《蕭炳》曰:波斯舶上來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 六稜也。

《雷斆》曰:「凡使,勿用毗梨勒個。」毗頭也。若《訶黎勒文》 只有六路,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皆圓而露文。或八 路至十三路,號曰《榔精勒》,澀不堪用。

修治

《雷斆》曰:「凡用訶黎勒,酒浸後蒸一伏時,刀削去路,取 肉剉,焙用。用核則去肉。」

氣味

苦溫無毒。

甄權曰:「苦、甘。」

蕭炳曰:「苦、酸。」

李珣曰:「酸、濇,溫。」

王好古曰:「苦,酸平。苦重,酸輕。味厚,陰也,降也。」

主治

《唐本草》曰:「冷氣,心腹脹滿,不食。」

甄權曰:「破胸膈結氣,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髮。」 蕭炳曰:「下宿物,止腸澼,久洩,赤白痢。」

大明曰:「消痰下氣,化食開胃,除煩,治水調中,止嘔吐, 霍亂,心腹虛痛,奔豚腎氣,肺氣喘急,五膈氣,腸風瀉 血,崩中帶下,懷孕漏胎,及胎動欲生,脹悶氣喘,并患 痢人肛門急痛,產婦陰痛。和蠟燒煙熏之,及煎湯熏 洗。」

《蘇頌》曰:「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

朱震亨曰:「實大腸,斂肺降火。」

發明

寇宗奭曰:「訶黎勒,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 雖濇腸,而又泄氣,其味苦濇故爾。」

李杲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補之。訶子 苦重瀉氣,酸輕不能補肺,故嗽藥中不用。」

朱震亨曰:「訶子下氣,以其味苦而性急。肺苦急,急食 苦以瀉之,謂降而下走也。氣實者宜之。若氣虛者,似 難輕服。又治肺氣因火傷極,遂鬱遏脹滿,其味酸苦, 有收斂降火之功也。」

李時珍曰:訶子同烏梅、五倍子,用則收斂;同橘皮、厚 朴,用則下氣;同人參,用則能補肺。治欬嗽。東垣言:嗽 藥不用者,非矣。但欬嗽未久者,不可驟用爾。嵇含《草 木狀》言:作飲久服,令髭髮,白者變黑,亦取其濇也。 李珣曰:「訶黎皮主嗽,肉主眼濇痛。波斯人將訶黎勒、 大腹等在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魚放,涎滑水中,數 里」船不能通。乃煮此洗其涎滑。尋化為水。則其治氣 消痰。功力可知矣。

唐慎微曰:《金光明經》言:「流水長者」,《除病品》云:「熱病下 藥,服訶黎勒。」又《廣異記》云:「高仙芝在大食國,得訶黎 勒,長三寸,置抹肚下,便覺腹中痛,因大利十餘行,疑 訶黎勒為祟。」後問大食長老,云:「此物人帶治一切病, 消利者,乃出惡物爾。」仙芝寶之,後被誅,失所在。 蘇頌曰:「訶黎主痢。」《唐本草》不載。張仲景治氣痢有方。 唐劉禹錫《傳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諸藥,服遍久不 瘥,轉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此方,用訶黎勒三枚,兩炮 一生,並取皮末之,以沸漿水一合服之。若只水痢,加 一錢匕,甘草末。若微有膿血,加三匕,血多亦加三匕。

核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