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5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別錄》曰:「皂莢,生雍州山谷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 月、十月采莢,陰乾。」

陶弘景曰:「處處有之,長尺二者良。俗人見其有蟲孔, 而未嘗見蟲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惡病,殊不爾也。其 蟲狀如草葉,上青蟲,微黑便出,所以難見。」

蘇恭曰:此物有三種,豬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 全無滋潤,洗垢不去。其尺二者,粗大長虛而無潤。若 長六、七寸,圓厚節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 蘇頌曰:「所在有之,以懷孟者為勝。木極有高大者。《本 經》用如豬牙者,陶用尺二者,蘇用六寸圓厚者。」今醫 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多用 牙皂莢,所用雖殊,性味不甚相遠,其初生嫩芽,以為 蔬茹,更益人。

李時珍曰:「皂樹高大,葉如槐葉,瘦長而尖,枝間多刺。 夏開細黃花。結實有三種:一種小如豬牙;一種長而 肥厚,多脂而粘;一種長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 為佳。其樹多刺難上,采時以篾箍其樹,一夜自落,亦 一異也。有不結實者,樹鑿一孔,入生鐵三五斤泥封 之,即結莢。人以鐵砧搥皂莢,即自損。鐵碾碾之,久則 成孔;鐵鍋爨之,多爆片落。」豈皂莢與鐵有感召之情 耶?

皂莢修治

《雷斆》曰:「凡使,要赤肥并不蛀者,以新汲水浸二宿,用 銅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復炙透,搥去子皮用。每莢一 兩,用酥五錢。」

王好古曰:「凡用有蜜炙、酥炙、絞汁、燒灰之異,各依方 法。」

氣味

辛鹹溫,有小毒。

王好古曰:「入厥陰經氣分。」

李時珍曰:「入手太陰陽明經氣分。」

徐之才曰:「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汪機》曰:「伏丹砂、粉霜、硫黃、硇砂。」

主治

《本經》曰:「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 《別錄》曰:「療腹脹滿,消穀,除欬嗽,囊結,婦人胞不落,明 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

《大明》曰:「通關節頭風,消痰殺蟲,治骨蒸,開胃,中風口 噤。」

甄權曰:「破堅癥,腹中痛,能墮胎。又將浸酒中,取盡其 精,煎成膏,塗帛,貼一切腫痛。」

寇宗奭曰:「溽暑久雨時,合蒼朮、燒煙,辟瘟疫邪濕氣。」 汪機曰:「燒煙熏久痢脫肛。」

王好古曰:「搜肝風,瀉肝氣。」

李時珍曰:「通肺及大腸氣,治咽喉痹塞,痰氣喘欬,風 癘疥癬。」

發明

王好古曰:「皂莢,厥陰之藥。《活人書》治陰毒,正氣散內 用皂莢,引入厥陰也。」

李時珍曰:「皂莢屬金,入手太陰、陽明之經。金勝木,燥 勝風,故兼入足厥陰,治風木之病。其味辛而性燥,氣 浮而散,吹之導之,則通上下諸竅;服之則治風濕痰 喘,腫滿殺蟲,塗之則散腫消毒,搜風治瘡。」按:龐安時 《傷寒總論》云:「元祐五年,自春至秋,蘄、黃二郡,人患急 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黃州推官潘昌」 言,得黑龍膏方,救活數十人也。其方治九種喉痹、急 喉痹、纏喉、風結喉、爛喉、遁蟲、蟲蝶、重舌、木舌、飛絲入 口。用大皂莢四十挺切,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 入人參末半兩,甘草末一兩,煎至五升,去滓,入無灰 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餳,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溫 酒化下一匙,或掃入喉內,取惡涎盡「為度,後含甘草 片。」又孫用和《家傳祕寶方》云:「凡人卒中風,昏昏如醉, 形體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出,斯須不治,便 成死病。此證風涎潮於上,胸痹氣不通,宜用救急稀 涎散吐之。用大皂莢肥實不蛀者四挺,去黑皮,白礬 光明者一兩,為末。每用半錢,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不 大嘔吐,只是微微稀」冷涎,或出一升二升,當待惺惺, 乃用藥調治,不可便大吐之,恐過劑傷人,累效不能 書述。

寇宗奭曰:「此法用皂莢末一兩,生礬末半兩,膩粉半 兩,水調一二錢,過咽即吐涎。用礬者,分膈下涎也。」

子修治

《雷斆》曰:「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以瓶煮熟,剝去硬皮 一重,取向裏白肉兩片,去黃,以銅刀切,曬用。其黃消 人腎氣。」

子氣味

辛溫無毒。

子主治

《寇宗奭》曰:「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軟,煮熟,糖漬食之。疏 導五臟風熱壅。」

《蘇頌》曰:「核中白肉,入治肺藥。核中黃心,嚼食治膈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