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4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笑而增酡,天暮日夕,顏銷華落,辭高墊卑,飄蕪汛濁, 檻塵池緯,撲簾繽幕,或委空曲,或飛土苴,颭叢迴波 蹂蹋,坐隅觴停鐙昏主倦客煩,舄履無序,折釵碎鈿, 几席狼藉,命駕歸旋,於是棄媵擯嬙,愁女怨姬,出幽 房,步苔階,搖金扃,吟殿月,掩團扇而涕零,徙長門而 望闕,攀斯木以凝盼,掇霣萼而中熱,足將進而踟躕, 立長廊之肅陰,軫蘭臺而首疾,咎增城而痛襟,思惝 怳以攢內,泗交頸而淫淫,嗟容色之難恃,慨歡憂以 異營,佩薰芳以順委,庶生榮而沒寧。

扶桑部藝文二

《升天行》
魏·陳思王植

《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陽谿。「中心凌蒼昊,布葉蓋天涯。 日出登東幹,既夕沒西枝。願得紆陽轡,迴日使東馳。」

《讀山海經》
晉·陶潛

逍遙蕪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萬尋,森散覆暘谷。 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

《朱槿花》
唐·李商隱

「蓮後紅何患,梅先白莫誇。」纔飛建章火,又落赤城霞。 不卷錦步障,未登油壁車。日西相對罷,休澣向天涯。

勇多侵露去,恨有礙燈還。嗅自微微白,看成沓沓殷。 坐忘疑物外,歸去有簾間。君問傷春句,千詞不可刪。

《耕園驛佛桑花》
宋·蔡襄

明道中,予為漳州軍事判官。晚秋嘗至州西耕園驛,驛庭有佛桑數十株,開花繁盛。念其寒月窮山,方自媚好,乃作《耕園驛佛桑花》詩一首。既而乘桴東下,又作《溪行》一首。慶曆七年,予使本路。明年夏四月自汀來漳,復至是驛,花尚仍舊。追感昔遊,因紀前事,併載舊篇,龕於西壁云。

溪館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媚行人。可憐萬木凋零 盡,獨見繁枝爛漫新。清豔夜沾雲表露,幽香時過轍 中塵。名園不肯爭顏色,灼灼夭桃野水濱。

「使軺迢遞到天涯,候館遷延感歲華。」白髮卻攀臨砌 樹,青條猶放過牆花。悲來惟有「《金城柳》,醉後曾乘海 客槎。欲問昔遊無處所,晚煙生水日沈沙。」

《朱槿》
僧紹隆

朱槿移栽釋梵中。老僧非是愛花紅。朝開暮落關何 事。祇要人知色是空。

《詠佛桑》
明·桑悅

南無麗卉鬥猩紅,淨土門傳到此中。欲供如來嫌色 重,謂藏宣聖訝枝同。葉深似有慈雲擁,蕊坼偏驚慧 日烘。賞玩何妨三宿戀,只愁燒破太虛空。

扶桑部選句

唐·王維詩:「朱槿照中園。」

李商隱詩:「朱槿花嬌晚相伴。」笑倚《扶桑春》。

宋蔡襄詩:「野人家家燄,燒紅有扶桑。」

蘇軾詩:「焰焰燒空紅佛桑。」

楊萬里詩:「佛桑解吐四時艷。」

扶桑部紀事

《淮南子》:「扶木在揚州日之所曊。」

《梁書扶桑國傳》:「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 慧深來至荊州說云:『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 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 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 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 紙』。」

《五代史桑維翰傳》:維翰為人醜怪,身短而面長,常臨 鑑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於 公輔。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為「桑」「喪」同音,人有勸 其不必舉進士,可以從他求仕者,維翰慨然,乃著《日 出扶桑賦》以見志。

扶桑部雜錄

《漢武帝內傳》:「神仙上藥,有扶桑丹葚。」

《元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 下,曲通三泉。」

《荔支譜》:荔支以鹽梅浸佛桑花,為紅漿漬之,曝乾,色 紅而甘酸。

《瓶花譜》:「四品六命,佛桑。」

《瓶史》月表「七月花客卿重臺朱槿。」

《花疏》:「夾竹桃與五色佛桑,俱是嶺南北來貨。夾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