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4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瘧子花。」

扞插二三月閒,新芽初發時,截作段,長一二尺,如插 木芙蓉法,即活。若欲插籬,須一連插去,若少住手,便 不相接。

取用湖南北,多植為籬障,花與枝兩用。

《本草綱目》

《木槿釋名》

李時珍曰: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蕣,猶槿 榮一瞬之義也。《爾雅》云:「椴,木槿。櫬,木槿。」郭璞註云:「別 二名也。」或云:白曰椴,赤曰櫬。齊、魯謂之玉蒸,言其美 而多也。《詩》云:「顏如舜華。」即此。

集解

寇宗奭曰:木槿花如小葵,淡紅色。五葉成一花,朝開 暮斂。湖南、北人家多種植為籬障,花與枝兩用。 李時珍曰:槿,小木也,可種可插。其木如李。其葉末尖 而有椏齒。其花小而艷,或白或粉紅。有單葉千葉者。 五月始開。故《逸書月令》云:「仲夏之月,木槿榮」是也。結 實輕虛,大如指頭,秋深自裂。其中子如榆莢、泡桐、馬 兜鈴之仁,種之易生。嫩葉可茹,作飲代茶。今瘍醫用 皮治瘡癬,多取川中來者,厚而色紅。

皮并根氣味

甘平滑無毒。

《大明》曰:「涼。」

皮并根主治

陳藏器曰:「止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 睡。」並炒用。

李時珍曰:「治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潤燥活 血。」

皮并根發明

李時珍曰:「木槿皮及花,並滑如葵花,故能潤燥。色如 紫荊,故能活血。川中來者,氣厚力優,故尤有效。」

花氣味

同皮。

花主治

《大明》曰:「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 李時珍曰:「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子氣味

同皮。

子主治

李時《珍》曰:「偏正頭風,燒煙熏患處,又治黃水膿瘡。燒 存性,豬骨髓調塗之。」

附方

赤白帶下:槿根皮二兩切,以白酒一碗半,煎一碗,空 心服之。白帶用紅酒甚妙。纂要奇方

頭面錢癬:「槿樹皮為末,醋調,重湯頓如膠內傅之。」王仲 勉經效方

牛皮風癬:「川槿皮一兩,大風子仁十五箇,半夏五錢, 剉,河水、井水各一碗,浸露七宿,入輕粉一錢,入水中, 禿筆掃塗,覆以青衣,數日有臭涎出,妙。忌浴澡,夏月 用尤妙。」扶壽方

癬瘡有蟲,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頻頻擦之。或以槿 皮浸汁磨雄黃尢妙。簡便方

痔瘡腫痛:藩籬草根煎湯,先熏後洗。直指方

大腸脫肛:槿皮或葉煎湯熏洗,後以白礬、五倍末傅 之。救急方

下痢噤口:紅木槿花去蔕陰乾為末,先煎麪餅二箇, 蘸末食之。濟急方

風痰擁逆:木槿花曬乾焙研,每服二三匙,空心沸湯 下。白花尤良。簡便方

反胃吐食:「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陳糯米湯調送三 五口,不轉再服。」袖珍方

木槿部藝文一

《朝華賦》
晉·夏侯湛

咨「神樹之修異,實積陽之純精,蜿潛根以誕節,據川 壤以擢莖。皎日升而朝華,元景逝而夕零。逮明晨而 繁沸,若靜夜之眾星。長莖攢起,柔條列布。濯靈柯於 時雨,滋逸采於豐露。灼煌煌以煒煒,獨崇朝而達暮。」 於是茂樹蒼蒼,纖枝翩翩,潛光玉朗,綠葉翠鮮。

《朝華賦》
盧諶

覽庭隅之嘉木,慕朝華之可玩。俯浸潤於泉壤,仰晞 影於雲漢。

《木槿賦》
羊徽

有木槿之初榮,藻眾林而間色。在青春而資氣,逮中 夏以呈飾。挹宵露以舒采,暉神景而吸赩。

《舜華賦》
傅咸

佳其日新之美,故種之庭前,而為之賦。

覽中唐之奇樹,稟沖粹之至精。應青春而敷糵,逮朱 夏而誕英。布夭夭之纖枝,發灼灼之殊榮。紅葩紫蔕, 翠葉素莖,含暉吐曜,爛若列星。朝陽照灼以舒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