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4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目錄

 牡丹部彙考二

  王世懋花疏牡丹

  薛鳳翔牡丹八書

  薛鳳翔亳州牡丹表

  薛鳳翔亳州牡丹史

  高濂遵生八牋牡丹花譜 古亳牡丹花品目

  王象晉群芳譜牡丹 秋牡丹

  本草綱目牡丹

草木典第二百八十八卷

牡丹部彙考二

王世懋花疏

牡丹

牡丹本出中州,江陰人能以芍藥根接之,今遂繁滋, 百種幻出。余澹圃中絕盛,遂冠一州。其中如綠蝴蝶、 大紅獅頭舞、青猊尺素,最難得開。南都牡丹讓江陰, 獨西瓜瓤為絕品,余亦致之矣。後當於中州購得《黃 樓子》,一生便無餘憾。人言牡丹性瘦不喜糞,又言夏 時宜頻澆水,亦殊不然,余圃中亦用糞乃佳。又中州 土燥,故宜澆水,吾地濕,安可頻澆?大都此物宜於沙 土耳。南都人言:「分牡丹種時,須直其根,屈之則死。深 其坑,以竹虛插培土後拔去之。」此種法宜知。

薛鳳翔牡丹八書

種一

種,以下子言,故重在收子,喜嫩不喜老。七月望後,八 月初旬,以色黃為時,黑則老矣。大都以熟至九分,即 當剪摘,勿令日曬,常置風中,使其乾燥,中秋己前,即 當下矣。地宜向陽,揉土宜細熟,界為畦畛,取子密布 上,以一指厚土覆之,旋即痛澆,使滿甲之仁咸浸滋 潤。後此無雨,必五日六日一加澆灌,務令畦中常濕。 久雨則又宜疏通之。若極寒極熱,亦當遮護。苗既生 矣,則又俟時三年之後,八月之中,便可移根。使如其 法,再二年餘,必見異種矣。然子嫩者,一年即芽。微老 者,二年極老者,三年始芽。子欲嫩者,取其色能變也。 種陽地者,取其色能鮮麗也。

栽二

「牡丹雖有愛陰愛陽不同,大都自亳以南,喜陰不畏 霜雪,北地寒氣勁烈,陰則多為所傷,以故不可一例 言也。」又「栽花不宜乾燥,亦最惡污下。江北風高土硬, 平地可栽,江南卑濕,須築臺高三尺許,亦不可太高, 高則地氣不接。」栽法之要,量其根之長短,準鑿坑之 深淺寬窄。坑中心起一圓堆,以花根置堆上,令諸細 根舒展四垂,覆以軟肥淨土,勿參磚石糞穢之物。築 土宜實不宜虛。立秋至秋分栽者,不可用大水澆灌, 止以濕土杵實,恐秋雨連綿,水多根朽。重陽以後栽 者,須以大水散土滲實之布置每去二尺一本,庶根 不交互,花自繁茂。

分三

凡花叢大者,始可分第,宜察其根之文理,以利鑿微, 引至裲襠之會,乘其間而拆之。每本細根,亦須存五 六莖,或一株分為二,繁者分為三,最要根榦相稱,依 法栽培,以需其茂者也。但分後花自薄弱,而顏色盡 失其故,蓋洩氣使然耳。不特根分而花弱色減,即以 全根原本,移過別土,亦必三年而元氣始復,花之豐 趺正色始見,況遠攜者乎?今覓花者不知其故,動疑 偽投,鮮不誣矣。花移近處,秋分前後無論已或二三 百里外,須秋分後方可。不然有氣蒸根腐之虞。千里 外又須以土相和成淖,以蘸花根,謂之「漿花。」花藉滋 養稍久可耐,又以蓆草之類包裹,不使透風,自無妨 生意。一人可負數十本,多則恐致損折,或近冬氣寒, 必加糠秕入裹中方妙。

接四

《風土記》書接法不詳,亦不甚中肯綮。凡接花,須於秋 分之後,擇其牡丹壯而嫩者為母。如一叢數枝,須割 去弱者取強盛者存二三枝,皆入土二寸許,以細鋸 截之,用刀劈開,以上品花釵兩面削成鑿子形,插入 母腹,預看母之大小,釵亦如之。至於母口正者,釵固 削正。母口斜者曲者,釵亦隨其斜曲,務要大小相宜, 「斜正相當。倘有本大而釵小者,以釵就本之一邊,必 使兩皮湊合,以麻鬆鬆纏之,其氣庶幾互相流通。」蓋 因脈理在皮裏骨外之故。後用土封好,每封覆以二 瓦,以避雨水,俟月餘,啟瓦撥土,視母本發有新芽,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