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目錄

 𣖾部彙考

  𣖾圖

  山海經中山經

  本草綱目鹽麩子

 椋部彙考

  椋圖

  爾雅釋木

  本草綱目松楊

 杭部彙考

  爾雅釋木

  賈思勰齊民要術

 楤部彙考

  楤圖

  本草綱目楤木

 楢部彙考

  山海經中山經

 楥部彙考

  爾雅釋木

 楥部紀事

 杻部彙考

  詩經唐風山有樞 小雅南山有臺

  爾雅釋木

  山海經西山經 中山經

 杻部雜錄

 橿部彙考

  爾雅釋木

  山海經西山經 北山經 中山經

 烏木部彙考

  本草綱目烏木

 烏木部雜錄

 淮木部彙考

  本草綱目淮木

 盼木部彙考

  山海經西山經

 綟木部彙考

  本草綱目綟木

草木典第二百七十二卷

𣖾部彙考

釋名

《𣖾》。山海經    天鹽:靈草篇 木鹽。通志    《五、𣖾》,開寶 酸桶。拾遺    鹽、麩子。開寶

叛奴鹽:拾遺   鹽膚子。綱目

《鹽梅子》。綱目   《鹽梂子》。綱目

𣖾

𣖾

《山海經》

《中山經》

《橐山》其木多𣖾木。

今蜀中有𣖾木,七八月中吐穗,穗成如有鹽粉著狀,可以酢羹。

《本草綱目》

鹽麩子釋名

陳藏器曰:蜀人謂之「酸桶」,亦曰「酢桶。」吳人謂之「鹽麩」, 戎人謂之「木鹽。」

李時珍曰:其味酸鹹,故有諸名。《山海經》云:「橐山多𣖾 木。」郭璞註云:「𣖾木出蜀中,七、八月吐穗,成時如有鹽 粉,可以酢羹。」即此也。後人譌為五倍矣。

集解

陳藏器曰:「鹽麩子,生吳、蜀山谷。樹狀如椿,七月子成 穗,粒如小豆。上有鹽似雪,可為羹用。嶺南人取子為 末,食之,酸鹽止渴,將以防瘴。」

李時珍曰:「膚木即𣖾木,東南山原甚多。木狀如椿,其 葉兩兩對生,長而有齒,面青背白,有細毛,味酸。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