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各二十,凡為百穀其實。晉人尤好食棗,蓋安邑千株 棗,比千戶侯。其人寘之懷袖,食無時,久之齒皆黃,故 《養生論》云:「齒居晉而黃。」謂棗故也。魏文帝詔群臣曰: 「南方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葡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 國。凡棗味莫言安邑」御棗也。盧諶《祭法》:「春祀用棗油。」

《柳貫打棗譜》

《埤雅》云:棘,大者棗,小者棘,蓋若酸棗,所謂棘也。于文 重「朿」為棗。

《詩》曰:「八月剝棗,十月穫稻。」剝,擊也。棗實未熟,雖擊不 落也。

《孟子》曰:「養其樲棘。」樲,酸棗也。

《世》云:「噉棗多令人齒黃。」

《養生論》曰:「齒居晉而黃,晉食此故也。」

《爾雅》曰:「今江東棗,大而銳上者,呼為壺棗,猶瓠也,細 腰者,今鹿盧棗。」

虞諶《祭法》,「春祠用棗油。」

《蘇秦說燕文侯》曰:「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 栗之實足食於民矣。」

《潘岳賦》曰:「周有弱枝之棗。」

《唐本》注云:「棗噉服,使人瘦,久即嘔吐,揩熱疿瘡也。」 《食療》云:「棗和桂心、白瓜仁、松樹皮為丸。久服之,令人 香身。」

鹿盧棗,子細腰者。  雞冠棗,出睢陽,宜作脯。 拭酸棗,樹最小,實酢。 醍醐棗,出睢陽,宜生噉。 櫅白棗,核白也。   白棗,即鹽官棗也。

羊棗:實小而圓,紫黑色。

無實棗,不著子者,  邊腰棗。

楊徹齊棗。《爾雅》未詳。 煮填棗。《爾雅》未詳。

《波斯》棗生波斯國,長三寸。

牛頭棗、       《上皇棗》

赤心棗、       《崎廉棗》。

《駢白棗》,       灌棗

《細腰棗》       《西王母棗,三月熟》。

桂棗、        《雞心棗》

弱枝棗。       《狗牙棗》。

「《玉門》棗。」       《蹙婆棗》。

《青華棗》,       《穀城紫棗》,長二寸。

棠棗、        《獮猴棗》。

棣棗、        《三心棗》。

「紅棗」出山東,紅色 紫紋棗。

香棗,出哈密。   《圓愛棗》。

火棗,見《穆天子傳》  「三寸棗。」

「金槌棗」,       御棗出青州。

鳳眼棗、       凍棗

沙棗出赤斤蒙古衛。凡棗出《本草圖經》。

嵣棗,《漢》嵣山獻萬年一實, 糯棗,出《北夢瑣言》。  安平棗,出何晏《九州論》。 太棗,出河東猗氏。  天蒸棗,乾紅於樹上。

溟海棗,李少君食之大如瓜。

《玉文》棗,「西王母食之,大如瓶。」

細核棗:《拾遺記》:「出陰岐峰,其核細。」

羊角棗石季龍園所種,十子二尺。

《仙人棗》,長四寸,其核如針。

騩山棗,色甚美。   膠棗。

南棗大惡,不堪噉。  團棗。

美棗、        匾棗

良棗。        「臥棗。」

鹽官棗,出《海鹽》,紫色,味佳。

《菟棗》高尺許,實如棗。出丹陽。

七尺棗,見《述異記》,  牙棗先熟亦甘美。

《青州棗》。       《金城棗》,形大而虛少脂。 《赤棗》子色。赤棗味酸。《萬歲棗》,出《三佛齊》國。

《西王棗,出崑崙山》。

密雲棗,出密雲縣,味最甘。

山棗,「狀如棗而圓,色青黃而味甘酸。」出《廣州》。

《湧幢小品》

天棗

「天棗」,在蕭縣天門寺,春時吐華結實如酸棗,可食。每 四月七日,其實皆熟,次日遂空。

《物性論》

樂氏棗

「樂氏棗」,生山東青州府。多膏,味美,為棗之冠。

《徐光啟農政全書》

棗樹救饑

採嫩葉,煠熟水浸,作成黃色,淘淨,油鹽調食。其棗紅 熟時,摘取食之。其結生硬未紅時,煮食亦可。

《本草綱目》

棗釋名

李時珍曰:按:陸佃《埤雅》云:「大曰棗,小曰棘。棘,酸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