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8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

《漢中府志》:「沔縣龍洞有天生石橋,如龍門狀,內有石 像,傍有仙桃,顆色特異,味亦甘美。」

《江寧縣志》「桃花塢在城南永福寺後,家家種桃,高低 相間,花盛開時,如蒸紅霞,遊人醉迷,遠近恍然如入 異境焉。」

《句容縣志》「桃花崦在小茅峰北,林壑幽邃,花卉紛敷, 不異於武陵。」

《懷寧縣志》:「百子山內,廣袤可二三里許,土性宜桃,春 日遍開,如朱霞燦目,彷彿桃源。」

《宿松縣志》:「東四十里曰桃花池,池畔多桃花。」

《旌德縣志》:「奇石僊桃在縣境,去資福寺二十步許,石 澗有桃樹,不花而實。」

《舒城縣志》「桃城鎮春水瀠洄,桃花滿徑,紅綠參差,一 時如繡。」

《桃源縣志》:「狀元墩治東南半里許,桃花開時,游人登 眺,艷色遍野。」

《睢寧縣志》:「學前城隈,植桃李百餘株。春日始和,眾芳 競發,殷紅淺白,掩映亭橋。遊者如問津桃源,迥非凡 境。」

《高郵州志》:「臙脂山在城內州治南,上種桃杏,春雨水 流盡紫,故名。」

《吳縣志》:「蟠螭山俗呼為南山,在彈山南,斗入湖中,作 蜿蜒狀,以此得名。其陰多桃花,春時望之如錦 桴菴,在靈巖山塘南,其村多植桃,名為小桃源。」 《武進縣志》:「桃原城東新城濠高阜處,春時桃花盛開, 延袤數里,遊者擬武陵焉。」

《江陰縣志》:「香山左岡中發一泉,紆迴而下數十步,經 石潭少注,溢而復流,夾澗有桃花,名桃花澗。」

《廣德州志》:「桃花山在州治東南六十里,山多桃花。」 《仁和縣志》:「皋亭山在縣治東北二十里,山前後桃花 最盛,延播十里間。」

《富陽縣志》:「小沙又曰新沙,在望仙三圖及江陰界。江 繞水環中,間植桃十餘里。春時花放,一望皆堆錦錯 繡,不啻桃源。」

《餘杭縣志》:「桃源山縣東三里,其地舊列植桃,花開如 繡,故以名山。」

《長興縣志》:「桃花塢在縣治北二十五里,多桃花。」 《仙居縣志》:「桃花洞縣南三里南峰山側,大溪環其足, 每當二三月,桃花盛開,爛漫若錦。」

《東陽縣志》:「桃源洞在縣南十里,高城有桃花萬樹,溪 流汨汨,眺望有武陵人之想。」

《龍南縣志》:「冬桃嶺去縣治二百里,上多桃樹,經冬始 熟,故名冬桃。」

《麻城縣志》:「桃花塢在七里橋,瀕河數百畝,皆植桃花, 村落亭榭相間,游人杯酌無虛日。」

《襄陽府志》:「襄陽縣桃花山,在縣西二十五里,山有桃 千樹,故名。」

《澧州志》:「桃花潭,城西北三里有石橋,並無桃樹,水漲 有桃花瓣,常隨水流出,因以名潭。」

《安化縣志》:「桃子坳在縣北十里,相傳昔有仙人鬻桃 於此,植桃石上,至今石有桃痕。」

《福州府志》:「高蓋山有溪曰桃花溪。元陳億翁種桃數 百本,每花時恆眠食其中,因以為名。」

《龍巖縣志》:「龍巖洞口有桃二株,不根,土壤對峙。石壁 上歲結碧桃數十顆,人以為仙桃云。」

《沙縣志》:「淘金山在和仁坊之西隅。元朝時,遍山樹桃, 春花盛開,遊人壺觴殆無虛日。今叢薄中往往有枯 株著花者。」

《翁源縣志》:「水源山上,冬月有桃大如卵,樵人時見之。」 《永安州志》:「天堂山在州西北五十里,絕頂有桃數株, 實大而甘,食之如蜜。若懷之下山,即迷歸路。至今傳 之。」

《柳州府志》:「青陵山在羅城縣北,山勢綿遠,昔有入山 採筍者,遇老人坐桃樹下摘實啖之,歸已旬日。」 《楚雄府志》:廣通縣:「西浦,夾岸桃花,策馬行來,宛登山 徑。」

桃部雜錄

《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 齊侯之子。」「華如桃李」者,興王姬與齊侯之子,顏色 俱盛。以王姬顏色,如齊侯之子顏色,故舉二木也。 《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瓊瑤美玉。 《魏風》「園有桃:園有桃,其實之殽。」朱注殽,食也。

《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猶擲也。

《左傳》:「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服虔云:「桃所 以逃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