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6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犀象,利勝於鐵。出大秦。

《石林竹》

石林竹,似桂竹,勁而利,削以切割,象皮如刀竿。出九 真、交趾。

《思摩竹》

思摩竹,如竹大而筍生其節,筍既成竹,春而筍復生 節焉。交、廣所在有之。

《簞竹》

簞竹:葉疏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出九真。彼人取嫩 者磓浸紡績為布,謂之「竹疏布。」

《越王竹》

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細荻,高尺餘,南海有之。南人愛 其青色,用為酒籌,云「越王棄餘算而竹生。」

《戴凱之竹譜》

《竹》

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

《山海經》《爾雅》皆言以竹為草,事經聖賢,未有易改,然則稱草良有難安。竹形類既自乖殊,且經中文說又自皆訛。經云「其草多族」,復云「其竹多。」又云雲「山有桂竹。」若謂竹是草,不應稱竹,今既稱竹,則非草可知矣。竹是一族之總名,一形之偏稱也。植物之中有草木竹,猶動品之中有魚鳥獸也。年月久遠,傳寫謬誤,今日之疑,或非古賢之過也。而比之學者,謂事經前賢,不敢辯正,何異匈奴惡郅都之名,而畏木偶之質邪?

小異空實,大同節目。

夫竹之大體多空中而時有實,十或一耳,故曰「小異。」 然雖有空實之異,而未有竹之無節者,故曰《大同》。

或茂沙水,或挺巖陸。

桃枝篔簹,多植水渚,篁篠之屬,必生高燥。

條暢紛敷,青翠森肅。質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 五嶺實繁。

「九河,即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潔、鉤盤、鬲津,禹所導也,在平原郡。」 五嶺之說,互有異同。余往交州,行路所見,兼訪舊老,考諸古志,則今南康、始安、臨賀為北嶺,臨漳、寧浦為南嶺,五郡界內,各有一嶺,以隔南北之水,俱通南越之地。南康、臨賀、始安三郡通廣州,寧浦、臨漳二郡在廣州西南通交州。或趙佗所通,或馬援所併,厥跡在焉。故陸機請「伐鼓五嶺,表道九真」 也。徐廣《雜記》以剡、松陽、建安、康樂為五嶺,其謬遠矣。俞益期與韓康伯以晉興所統,南移大營、丸岡為五嶺之數,又其謬也。九河鮮育,忌隆寒也。五嶺實繁,好殊溫也。

《萌筍包籜》夏多春鮮。根榦將枯花乃縣。

竹生花實,其年便枯死。竹實也。《音福》

「《䈙必》六十,《復》亦六年。」

竹「六十年一易根,易根輒結實而枯死,其實落土復生,六年遂成町竹」 ,謂死為「䈙。」 《䈙音紂》。

籦龍之美,爰自崑崙。

籦龍,竹名。黃帝使伶倫伐之於崑崙之墟,吹以應律。《聲譜》云:「籦龍,大竹。」 此言非大小之稱。《笛賦》云:「籦龍」 ,非也,自一竹之名耳。所生若是大竹,豈中律管與笛?

「《員丘帝竹》,一節為船。」巨細已聞,形名未傳。

員丘帝俊竹,一節為船。《郭註》云:「一節為船。」 未詳其義。俊即「舜」 字假借也。

《桂實》一族,同稱異源。

桂竹高四、五丈,大者二尺圍,闊節大,葉狀如甘竹而皮赤,南康以南所饒也。《山海經》云:「靈原桂竹,傷人則死。」 是桂竹有二種,名同實異,其形未詳。

「《尢》勁薄」,博矢之賢。

細竹也,出《蜀志》。薄肌而勁,中三續,射博箭。音衛。見《三倉》。

篁任篙笛,體特堅圓。

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細者為笛篁。音皇,見《三倉》。

《棘竹駢深》,一叢為林。根若推輪,節若束針。亦曰「笆竹, 城固是任。𥰓筍既食,鬢髮則侵。」

棘竹生交州諸郡。叢生有數十莖,大者二尺圍,肉至厚,實中。夷人破以為弓,枝節皆有刺。彼人種以為城,卒不可攻,萬震《異物志》所謂「種為藩落,阻過層墉」 者也。或卒崩根出,大如十石物,縱橫相承如縿車。一名笆竹,見三倉筍。味落人鬚髮。

「單體虛長」,各有所育。

單竹,大者如腓,虛細長爽。嶺南夷人取其筍未及竹者,灰煮績以為布,其精者如縠焉。

苦實稱名,甘亦無目。

苦竹有白有紫而味苦甘。竹似篁而茂葉,下節味甘,合湯用之,處處皆有。

弓竹如藤,其節郄曲。生多臥土,立則依木。高幾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