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熱疿瘙痒:升麻煎湯飲,并洗之。千金方

小兒尿血:蜀升麻五分,水五合,煎一合服之,一歲兒 一日一服。至寶方

產後惡血不盡,或經月半年,以升麻三兩,清酒五升, 煮取二升,分半再服,當吐下惡物,極良。千金翼方 解莨菪毒:升麻煮汁多服之。外臺祕要

挑生蠱毒野葛毒,并以升麻多煎頻飲之。直指方 射工溪毒,升麻、烏翣煎水服,以滓塗之。肘後方

升麻部雜錄

《前漢書地理志》:「益州郡牧靡。」《李奇》曰:「靡音麻,即升 麻,殺毒藥所出也。」

《博物志》:「牧靡草可以解毒,鳥多誤食中毒,必急飛往 牧靡山,啄牧靡草以解之。」

《水經注》:「涂水出建寧郡之牧靡縣南山縣,山並即草 以立名,山在縣東北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牧靡,可 以解毒。」

《酉陽雜俎》:「建寧郡烏句山南五百里,生牧靡,可以解 毒。百卉方盛,烏多誤食,烏喙中毒,必急飛牧靡山,啄 牧靡以解。」

槁本部彙考

釋名

槁茇。山海經   槁本。山海經

《鬼卿》。本經    《鬼新》。本經

微莖。別錄    《保生藂》:藥譜

槁本圖

槁本圖

《山海經》

《西山經》

皋塗之山有草焉,其狀如槁茇。

槁茇,《香草》。

《中山經》

《青》要之山有草焉,其本如槁本。

「槁本」亦香草。

《徐光啟農政全書》

《槁本考》

一名「鬼卿」,一名「地新」,一名「微莖。」生崇山山谷,及西川 河東兗州、杭州,今衛輝輝縣《栲栳圈》山谷間亦有之, 俗名「山園荽。」苗高五七寸,葉似芎藭葉細小,又似園 荽葉而稀疏,莖比園荽莖頗硬直。味辛、微苦,性溫微 寒,無毒。惡䕡茹,畏青葙子。

救饑

採嫩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槁本釋名

蘇恭曰:根上苗下,似禾槁,故名「槁本。」本,根也。

李時珍曰:古人香料用之,呼為槁本香。《山海經》名槁 茇。

集解

《別錄》曰:「槁本,生崇山山谷。正月、二月采根,暴乾,三十 日成。」

陶弘景曰:「俗中皆用芎藭根鬚,其形氣乃相類。而《桐 君藥錄》說:芎藭苗似槁本,《論》說花實皆不同,所生處 又異。今東山別有槁本,形氣甚相似,惟長大耳。」 蘇恭曰:「槁本,莖、葉、根味與芎藭小別,今出宕州者佳。」 蘇頌曰:「今西川、河東州郡及兗州、杭州皆有之,葉似 白芷香,又似芎藭。但芎藭似水芹而大,槁本葉細耳。 五月」有白花,七月、八月結子。根紫色。

李時珍曰:「江南深山中皆有之。根似芎藭而輕虛味 麻,不堪作飲也。」

根氣味

辛溫無毒。

《別錄》曰:「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