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明》曰:「石茵蔯,治天行時疾,熱狂頭痛,頭旋,風眼疼, 瘴瘧,女人癥瘕,并閃損乏絕。」

發明

陶弘景曰:「《仙經》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蔯乃云 此,恐是誤耳。」

寇宗奭曰:「張仲景治傷寒熱甚發黃,身面悉黃者,用 之極效。一僧因傷寒後發汗不徹,有留熱,面身皆黃, 多熱,期年不愈。醫作食治,不對而食不減。予與此藥, 服五日,病減三分之一,十日減三分之二,二十日病 悉去。方用山茵蔯、山梔子各三分,秦艽、升麻各四錢, 為散。每用三錢,水四合,煎二合,去滓,食後溫服,以知」 為度。此藥以山茵蔯為本。故書之。

王好古曰:「張仲景茵蔯梔子大黃湯,治濕熱也。梔子 蘗皮湯,治燥熱也。如苗澇則濕黃,苗旱則燥黃。濕則 瀉之,燥則潤之可也。此二藥治陽黃也。韓祇和、李思 訓治陰黃,用茵蔯附子湯。大抵以茵蔯為君主,而佐 以大黃、附子,各隨其寒熱也。」

附方

茵蔯羹,除大熱黃疸,傷寒頭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 茵蔯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食醫心鏡

遍身風癢生瘡疥:用茵蔯煮濃汁洗之,立瘥。千金方 𤻤瘍風病:茵蔯蒿兩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 皂莢湯洗,次以此湯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 痛也。崔行功纂要

風疾攣急:茵蔯蒿一斤,秫米一石,麴三斤,和勻如常 法,釀酒服之。聖濟總錄

癇黃如金,好眠吐涎:茵蔯蒿、白鮮皮等分,水二鍾,煎 服,日二服。三十六黃方

遍身黃疸:茵蔯蒿一把,同生薑一塊,擣爛於胸前四 肢,日日擦之。

男子酒疸:用茵蔯蒿四根,梔子七箇,大田螺一箇,連 殼擣爛,以百沸白酒一大盞,沖汁飲之。《祕方》也。 眼熱赤腫,山茵蔯、車前子等分煎湯,調茶調散,服數 服。直指方

茵蔯部選句

宋蘇軾詩:「堆盤紅縷細茵蔯,巧與椒花兩鬥新。」 明王世貞詩:「坐來薜荔時添潤,齋罷茵蔯尚送香。」

萹蓄部彙考

釋名

《竹》:爾雅       《萹蓄》:爾雅

《𦺇》。韓詩       《萹竹》:詩傳 《扁筑》。說文      《扁辨》。綱目

扁蔓:綱目      粉節草:綱目

《道生草》:綱目

萹蓄圖

萹蓄圖

《詩經》

《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青青。瞻彼 淇奧,綠竹如簀。

綠,王芻也。竹,萹竹也。《韓詩》:「竹作𦺇。」𦺇,萹,筑也。郭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傍,可食,父殺蟲。」《草木疏》云:「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側人謂之菉竹也。」正義《釋草》曰:「竹,萹蓄。」李巡曰:「一物二名。」郭璞曰:「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傍,可食。」此作「竹萹竹」,字異音同。故孫炎、某氏皆引此詩,明其同也。陸璣云:「綠竹,一草名。其莖、葉似竹,青綠色,高數尺,今淇隩傍生。此。人謂此為綠竹。」此說亦非也。《詩》有「終朝采綠」,則綠與竹別草,故傳依《爾雅》,以為王芻,與萹竹異也。

《爾雅》

《釋草》

竹《萹蓄》。

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傍,可食,又殺蟲。李巡曰:「一物二名也。」孫炎某氏引《詩衛風》云:「菉竹猗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