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藥以蘇產為勝。」《物類相 感志》云:「凡收薄荷,須隔夜以糞水澆之,雨後乃可刈 收則性涼,不爾則不涼也。野生者,莖葉氣味都相似。」

莖葉氣味

辛溫無毒。

孫思邈曰:「苦、辛,平。」

張元素曰:「辛、涼。」

《雷斆》曰:「莖性燥。」 甄權曰:「同薤作虀食,相宜。新病瘥人勿食之,令人虛 汗不止。瘦弱人久食之,動消渴病。」

莖葉主治

《唐本草》曰:「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 不消,下氣。煮汁服之,發汗,大解勞乏,亦堪生食。」 孫思邈曰:「作菜久食,卻胃氣,辟邪毒,除勞氣,令人口 氣香潔。煎湯洗漆瘡。」

甄權曰:「通利關節,發毒汗,去憤氣,破血止痢。」

陳士良曰:「療陰陽毒,傷寒頭痛,四季宜食。」

陳日華曰:「治中風失音,吐痰。」

蘇頌曰:「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及小兒風涎為要藥。」 孟詵曰:「杵汁服。去心臟風熱。」

李杲曰:「清頭目,除風熱。」

李時珍曰:「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𤻤瘡疥,風瘙癮𤺋。 搗汁含漱,去舌胎語澀。挼葉塞鼻,止衄血,塗蜂螫蛇 傷。」

發明

張元素曰:「薄荷辛涼,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故能去 高巔及皮膚風熱。」

陳士良曰:「薄荷能引諸藥入營衛,故能發散風寒。」 寇宗奭曰:「小兒驚狂壯熱,須此引藥。又治骨蒸熱勞, 用其汁與眾藥熬為膏。貓食薄荷,則醉物相感耳。」 王好古曰:「薄荷,手足厥陰氣分藥也。能搜肝氣,又主 肺盛有餘,肩背痛及風寒汗出。」

李時珍曰:「薄荷,入手太陰、足厥陰。辛能發散,涼能清 利,專於消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 小兒驚熱及瘰𤻤瘡疥為要藥。」戴原禮氏治貓咬,取 其汁塗之,有效,蓋取其相制也。陸農師曰:「薄荷,貓之 酒也。犬,虎之酒也。桑葚,鳩之酒也。𦬣草,魚之酒也。」昝 殷《食醫心鏡》云:「薄荷煎豉湯,暖酒和飲,煎茶生食並」 宜,蓋菜之有益者也。

附方

清上化痰利咽隔,治風熱。以薄荷末煉蜜丸芡子大。 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簡便單方

風氣瘙痒:用大薄荷、蟬蛻等分為末。每溫酒調服一 錢。永類鈐方

《舌胎》語蹇:薄荷自然汁,和白蜜、薑汁擦之。醫學集成 眼弦赤爛:薄荷,以生薑汁浸一宿,曬乾為末,每用一 錢,沸湯泡洗。明目經驗方

瘰𤻤結核,或破未破:「以新薄荷二斤取汁,皂莢一挺 水浸去皮,搗取汁,同於銀石器內熬膏,入連翹末半 兩,連白青皮、陳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 一兩半,同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下。」 濟生方

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乾者水煮綿裹塞鼻。許學 士本事方

血痢不止:薄荷葉煎湯常服。普濟方

水入耳中,薄荷汁滴入,立效。外臺祕要

蜂蠆螫傷,薄荷葉挼貼之。

火毒生瘡火氣入內,兩股生瘡,汁水淋漓者,用薄荷 煎汁,頻塗立愈。張果醫說

薄荷部藝文

《題畫薄荷扇》
宋·陸游

薄荷花開蝶翅翻,風枝露葉弄秋妍。自憐不及貍奴 黠,爛醉籬邊不用錢。

一枝香草出幽叢,雙蝶紛飛戲晚風。莫恨村居相識 晚,知名元向《楚辭》中。

薄荷部紀事

《貴耳集》:楊伯洪知黃州,忽一日早飯,覺有薄荷氣,食 之而疑,素養白雞黑犬,就其內飼之,雞與犬俱斃。有 孫來前,以匙數粒食之,晚亦斃。楊始驚,急服解毒藥, 嘔血數升。遂將庖者鞫之,乃云童德興授其藥。庖則 荊湖制司人,後改為飯局。童諭之:藥不驗,當以薄荷 可發。朝廷知之,差中使齎金器宣賜兼撫問。伯洪引 庖者對,中使自白本末,中使亦驚,復奏童德興赴召, 慮事覺,先飲藥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