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 六兩,大黃三兩,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 兩,黃連二兩。三物隨時合搗下篩,蜜丸烏豆大,米飲」 每服五丸。日三。不知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 及奔馬人用有驗。禁食豬肉。圖經本草

三補丸「治上焦積熱,瀉五臟火。」黃芩、黃連、黃蘗等分 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二三十丸。丹溪纂要 肺中有火,清金丸:用片芩炒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白湯下。

膚熱如療。方見《發明》下。

小兒驚啼:黃芩、人參等分為末,每服一字,水飲下。普濟 方

肝熱生翳,不拘大人小兒,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末, 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喫,溫湯送下,日二服。忌酒麪。 衛生家寶方

少陽頭痛,亦治太陽頭痛,不拘偏正。小清空膏用片 黃芩酒浸透,曬乾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東垣蘭室祕藏 眉眶作痛。風熱有痰。黃芩、酒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 二錢,茶下。潔古家珍

吐血衂血,或發或止,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中心黑 朽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和滓溫服。聖惠方 吐衄下血:黃芩三兩,水三升,煎一升半,每溫服一錢。 亦治婦人漏下血。龐安時卒病方

血淋熱痛:黃芩一兩,水煎熱服。千金方

「經水不斷,芩心丸」「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後,天癸當住, 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用條芩心二兩,米醋浸七日, 炙乾又浸,如此七次,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 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次。瑞竹堂方

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霹靂酒下。以秤錘 燒赤淬酒中也。許學士云:「崩中多用止血及補血藥, 此方乃治陽乘於陰,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者也。」 本事方

安胎清熱:條芩、白朮等分,炒為末,米飲和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或加神麴。凡妊娠調理,以《四物》 去地黃,加白朮、黃芩為末,常服甚良。丹溪纂要 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麥門冬等分,水煎溫服無 時。楊氏家藏方

灸瘡血出一人灸火至五壯。血出不止如尿。手冷欲 絕。以酒炒黃芩二錢為末。酒服即止。李樓怪證奇方 老小火丹:黃芩末,水調塗之。梅師方

《直省志書》

招遠縣

《物產》:黃芩,南中多收買之。

忻州

大嶺山產黃芩。

黃芩部雜錄

《物類相感志》:「磨黃芩寫字在紙上,以水沈去紙,則字 畫脫在水面上。」

黃連部彙考

釋名

黃連:本經    《王連》:本經

支連。藥性論   滴膽芝。藥譜

黃連圖

黃連圖

《本草綱目》

黃連釋名

李時珍曰:「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

集解

《別錄》曰:「黃連,生巫陽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陽。二月、八 月采根。」

陶弘景曰:「巫陽在建平。今西間者色淺而虛,不及東 陽、新安諸縣最勝,臨海諸縣者不佳。用之當布挼去 毛,令如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