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2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識也。」

《大明》曰:「地膚,即落帚子也。子色青,似一眠起蠶沙之 狀。」

蘇頌曰:「今蜀川、關中近地皆有之。初生薄地五、六寸, 根形如蒿,莖赤葉青,大似荊芥。三月開黃白花,結子 青白色。八月、九月采實。」《神仙七精散》云:「地膚子,星之 精也。或曰:其苗即獨帚也,一名鴨舌草。陶弘景所謂 莖苗可為掃帚者」,蘇恭言「其苗弱不勝舉」,二說不同, 而今醫家皆以為獨帚。《密州圖》上者云:「根作叢生,每 窠有二三十莖,莖有赤有黃,七月開黃花,其實地膚 也,至八月而䕸,榦成可采。」此正與獨帚相合,恐西北 出者短弱,故《蘇說》云耳。

李時珍曰:「地膚嫩苗可作蔬茹。一科數十枝,攢簇團 團直上,性最柔弱,故將老時可為帚,耐用。」蘇恭云:「不 可,帚止言其嫩苗而已,其子最繁。《爾雅》云:『葥,王蔧』。郭 璞註云:『王帚也。似藜,可以為掃帚,江東呼為落帚』。」此 說得之。

子氣味

苦寒無毒。

李時珍曰:「甘,寒。」

子主治

《本經》曰:「膀胱熱,利小便,補中益精氣。久服,耳目聰明, 輕身耐老。」

《別錄》曰:「去皮膚中熱氣,使人潤澤,散惡瘡疝瘕,強陰。 甄權曰:『治陰卵㿗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與陽起石 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補氣益力』。」

陳日華曰:「治客熱丹腫。」

發明

陳藏器曰:「眾病皆起於虛,虛而多熱者,加地膚子、甘 草。」

苗葉氣味

苦寒無毒。

李時珍曰:「甘、苦。燒灰煎霜,製砒石、粉霜、水銀、硫黃、雄 黃、硇砂。」

苗葉主治

《別錄》曰:「擣汁服,主赤白痢。燒灰亦然。煎水洗目,去熱 暗,雀盲濇痛。」

蘇頌曰:「主大腸泄瀉,和氣,濇腸胃,解惡瘡毒。」

李時珍曰:「煎水日服。治手足煩疼,利小便諸淋。」

發明

李時珍曰:按:虞搏《醫學正傳》云:「搏兄年七十,秋閒患 淋二十餘日,百方不效。後得一方,取地膚草擣自然 汁服之,遂通至賤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時珍按:「《聖 惠方》治小便不通,用地麥草一大把,水煎服。」古方亦 常用之。此物能益陰氣,通小腸,無陰則陽無以化,亦 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蘗、知母滋腎之意。

附方

風熱赤目:「地膚子焙一升,生地黃半斤,取汁和作餅, 曬乾碾末,每服三錢,空心酒服。」聖惠方

目痛眯目:凡目痛及眯目中傷,有熱瞑者。取地膚子 白汁,頻注目中。王燾外臺祕要

雷頭風腫,不省人事:落帚子同生薑碾爛,熱沖酒服, 取汗即愈。聖濟總錄

脅下疼痛:「地膚子為末,酒服方寸匕。」壽域神方 疝氣危急:地膚子即「落帚子」,炒香碾末,每服一錢,酒 下。簡便方

狐疝陰㿗,超越舉重,卒得陰㿗,及小兒狐疝,傷損生 㿗,並用:地膚子五錢、白朮二錢半,桂心五分,為末,飲 或酒服三錢。忌生蔥桃李。必效方

久疹腰痛,積年,有時發動,六月、七月取地膚子乾末, 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肘后方

血痢不止:「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為末」,每服 方寸匕,溫水調下。聖惠方

妊娠患淋,熱痛酸楚,手足煩疼:地膚子十二兩,水四 升,煎二升半,分服。子母祕錄

肢體疣目:地膚子、白礬等分,煎湯頻洗。壽域神方 物傷睛陷。弩肉突出。地膚洗去土二兩。搗絞汁。每點 少許。冬月以乾者煮濃汁。聖惠方

地錦部彙考

釋名

地錦:嘉祐    《地。朕》拾遺

地噤。拾遺    夜光。拾遺

承夜。拾遺    草、血竭。綱目

《血見愁》。綱目   血風草。綱目

馬螘草:綱目   雀兒臥單。綱目

猢,猻頭草。綱目  《醬瓣草》:庚辛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