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1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其類雞腿者力洪。」

李時珍曰:「上黨,今潞州也。民以人參為地方害,不復 采取。今所用者,皆是遼參。其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今 皆屬於朝鮮矣。其參猶來中國互市,亦可收子,於十 月下種,如種菜法。秋冬采者堅實,春夏采者虛軟,非 地產有虛實也。遼參連皮者黃潤,色如防風;去皮者, 堅白如粉。偽者皆以沙參、薺苨、桔梗采根造作亂之。」 沙參體虛無心而味淡;薺苨體虛無心,桔梗體堅有 心而味苦;人參體實有心而味甘,微帶苦,自有餘味, 俗名金井玉蘭也。其似人形者,謂之「孩兒參」,尤多贗 偽。宋蘇頌《圖經本草》所繪潞州者,三椏五葉真人參 也;其滁州者,乃沙參之苗葉。沁州、兗州者,皆薺苨之 苗葉。其所云「江淮土人參」者,亦薺苨也。並失之詳審。 今潞州者尚不可得,則他處者尤不足信矣。近又有 薄夫以人參完浸,取汁自啜,乃曬乾復售,謂之「湯參」, 全不任用,不可不察。考月池翁諱言聞,字子郁,銜太 醫吏目,嘗著《人參傳》上下卷甚詳,不能備錄,亦略節 要語於下條云爾。

《修治》

陶弘景曰:「人參易蛀。」蚛唯納新器中密封。可經年不 壞。

蕭炳曰:「人參頻見風日,則易蛀。唯用盛過麻油,瓦罐 泡淨焙乾,入華陰細辛,與參相間收之,密封,可留經 年。一法:用淋過竈灰曬乾,罐收亦可。」 《李言聞》曰:「人參生時背陽,故不喜見風日。凡生用宜 㕮咀,熟用宜隔紙焙之,或醇酒潤透,《㕮咀》焙熟用。並 忌鐵器。」

《根氣味》

甘微寒,無毒。

《別錄》曰:「微溫。」

《吳普》曰:「神農:小寒;桐君、雷公:『苦』」;黃帝、岐伯:「甘,無毒。」 張元素曰:「性溫,味甘微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中之 陽也。」又曰:「陽中微陰。」

徐之才曰:「伏苓、馬藺為之使。惡溲疏、鹵鹹。反藜蘆。」一 云:「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動紫石英。」

張元素曰:「人參得升麻引用,補上焦之元氣,瀉肺中 之火;得伏苓引用,補下焦之元氣,瀉腎中之火;得麥 門冬則生脈;得乾薑則補氣。」

《李杲》曰:「得黃耆、甘草,乃甘溫除大熱,瀉陰火,補元氣, 又為瘡家聖藥。」

朱震亨曰。人參入手太陰。與藜蘆相反。服。參一兩。入 藜蘆一錢。其功盡廢也。

《李言聞》曰:「東垣李氏理脾胃,瀉陰火,交泰丸內用人 參、皂莢,是惡而不惡也。古方療月閉,四物湯加人參、 五靈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療痰在胸膈,以人參、藜蘆 同用而取涌越,是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奧,非達 權衡者不能知。」

《主治》

《本經》曰:「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 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別錄》曰:「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 調中,止消渴,通血脈,補堅積,令人不忘。」

甄權曰:「主五勞七傷,虛損痰弱,止嘔噦,補五臟六腑, 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 不下食。凡虛而多夢紛紜者加之。」

《李珣》曰:「止煩躁變酸水。」

《大明》曰:「消食開胃,調中治氣,殺金石藥毒。」

張元素曰:「治肺胃陽氣不足,肺氣虛促,短氣少氣,補 中暖中,瀉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李時珍曰:「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運頭痛,反 胃吐食,痎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 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 病。」

《發明》

陶弘景曰:「人參為藥切要,與甘草同功。」

李杲曰:人參甘溫,能補肺中元氣,肺氣旺則四臟之 氣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諸氣故也。張仲景云: 「病人汗後身熱亡血,脈沈遲者;下痢身涼,脈微血虛 者,並加人參。古人血脫者益氣,蓋血不自生墾, 須得生 陽氣之藥乃生,陽生則陰長,血乃旺也。若單用補血 藥,血無由而生矣。《素問》言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 陽無以化。故補氣須用人參,血虛者亦須用之。《本草 十劑》云:「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蓋人參補氣, 羊肉補形,形氣者,有無之象也。

王好古曰:「潔古老人言,以沙參代人參,取其味甘也。 然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安得無異?雖 云補五臟,亦須各用本臟藥相佐使引之。」

《李言聞》曰:「人參生用氣涼,熟用氣溫。味甘補陽,微苦 補陰。氣主生物本乎天;味主成物本乎地。氣味生成, 陰陽之造化也。涼者,高秋清肅之氣,天之陰也,其性 降;溫者,陽春生發之氣,天之陽也,其性升;甘者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