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4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周舉於鄉。」

《漢陽府志》:「弘治二年,雨小豆,種之,蔓生不實。」

《雙槐歲抄》:「弘治乙卯六月,黟、歙雨豆。」

《常熟縣志》:「嘉靖二十五年,邑城雨赤豆。」

《鞏昌府志》:「隆慶四年,安會天雨豆,破之有麪,味苦澀, 時謂鐵莞豆。」

《雙槐歲抄》:「隆慶六年四月,陝西西寧衛天降黑豆遍 地,人食之則氣閉。」

《陝西通志》:「萬曆十五年四月,雨黑豆於鎮城地。」 《六合縣志》:「崇禎十二年秋,雨紅豆,堅小,輪囷仍有二 瓣,食作腥氣。」

《同安縣志》:崇禎十三年正月初七夜,雷鳴雨注感化 里及西南隅,約二十里許,雨豆扁而細,或黑或黃,里 民有掃之盈升者。

豆部雜錄

《詩經豳風》:「七月禾麻菽麥。」

《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興善道,人皆可 行也。

《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禮記·檀弓》:「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食菽與雞。」

《內則》:「子事父母,饘酏、酒、醴、芼、羹、菽、麥、蕡、稻、黍、粱、秫唯 所欲。」

《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藿,豆葉也。 《山海經》:「廣都之野,爰有膏菽。」

《列子》:周諺曰:「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恆;啜菽茹藿,自以 味之極。」

《鶡冠子》:「兩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漢書。鮑宣傳》:「漿酒藿肉。」師古曰:「藿,豆葉也。」

《揚子》:子有含菽縕絮而致滋美其親,將以求孝也。 《博物志》:「人啖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

人常食小豆,令人肌肥麤燥。

嵇康《養生論》:「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答:難《養生論》:「意足者雖被褐啜菽,豈不自得?」

《性理》:「古人澄治思慮,於坐處置兩器,每起一善念,則 投白豆一粒於器中。每起一惡念,則投一黑豆於器 中。初時黑豆多,白豆少。後白豆多,黑豆少。後來遂不 復有黑豆。最後雖白豆,亦無之矣。」

山家清供白匾豆,溫,無毒。和中下氣。爛炒其味甘。今 取葛天民「爛炊白匾豆,便當紫團參」之句名之。 漢光武在蕪蔞亭時,得馮異奉豆粥至久,且不忘報, 況山居可無此乎?用瓦缾爛煮豆,候粥少沸,投之同 煮,既熟而食。東坡詩云:「豈如江頭千頃雪,茅簷出沒 晨煙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缾煮豆軟如酥。老我此 身無著處,賣書來向東家住。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 曳杖君家去。」此豆粥法也。若夫金谷之會,徒咄嗟以 誇客,孰若山舍清談,徜徉以候其熟也。

《日知錄》:《戰國策》張儀說韓王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 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姚宏註曰:「《史記》作『飯菽而 麥』,下文亦作菽。古語但稱菽,漢以後方謂之豆。」今按 《本草》有赤小豆、大豆之名,《本草》不皆神農所著。《越絕 書》:丙貨之戶曰:「赤豆為下物,石五十。」己貨之戶曰:「大 豆為下物,石二十。」《越絕書》亦非子貢所作。《漢書楊惲 傳》:「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吳下田家志》:「種豆宜甲子、乙丑、壬申、丙子、戊寅、壬午、 壬寅。」

《田家五行》,十二月二十五日夜,煮赤豆粥,大小人口 皆食之,在外之人亦留分以俟其歸,謂之「口數粥」,亦 驅疫鬼之意。

《月令廣義》:「芒種前,扁豆開花,主水。」

《客退紀談》:「用蠶豆四十九粒,陰陽水浸,端午日午時 咒之,埋室西地下,令貓踞其上,七日化為猫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