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故曰:豆 不可盡治。養美田,畝可十石,以薄田尚可畝取五石。

諺曰:「與他作豆田。」 斯言良美可惜也。

《龍魚河圖》曰:「歲暮夕四更中,取二七豆子,二七麻子, 家人頭髮少許,合麻豆著井中,咒敕井,使其家竟年 不遭傷寒,辟五方疫鬼。」

《雜五行書》曰:「常以正月旦,亦用月半,以麻子二七顆, 赤小豆七枚,置井中,辟疫病,甚神驗。」

又曰:「正月七日、七月七日,男吞赤小豆七顆,女吞十 四枚,竟年無病,令疫病不相染。」

大赤豆,三月種,六月旋摘,遲者四月種亦可。宜稀稠 得所,太密不實。

《徐光啟農政全書》

赤小豆考

《本草》舊云:江淮間多種蒔,今北土亦多有之。苗高一、 二尺,葉似豇豆,葉微團𧣪開花似豇豆,花微小,淡銀 褐色,有腐氣,故亦呼腐婢。結角比菉豆角頗大,角之 皮角微白帶紅,其豆有赤、白、黧色三種。

救饑

採嫩葉,煠熟水淘洗淨,油鹽調食明目。豆角亦可煮 食。又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黃一升半焙。二味搗 末,每服一合,新水下,日三服,盡三升可度,十一日不 饑。」《又說》:「赤小豆食之逐津液行小便,久服則虛人,令 人黑瘦枯燥。」

赤豆小而色赤,心之穀也。或云:共工氏有不才子,以 冬至死,為疫鬼,而畏赤豆,故於是日作粥以厭之。 元扈先生曰:「有一種米赤,最能殺草。」

《本草綱目》

赤小豆釋名

李時珍曰:案《詩》云:「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即八穀也。 董仲舒註云:「菽是大豆,有兩種;小豆名荅,有三、四種。」 王禎云:「今之赤豆、白豆、綠豆、䝁豆,皆小豆也。此則入 藥用赤、小者也。」

集解

《蘇頌》曰:「赤小豆,今江淮間多種之。」

寇宗奭曰:「關西、河北、汴、洛多食之。」

李時珍曰:「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 鮮紅、淡紅色者,並不治病。俱於夏至後下種,苗科高 尺許,枝葉似豇豆葉,微圓峭而小。至秋開花,似豇豆 花而小,淡銀褐色,有腐氣。結莢長二、三寸,比綠豆莢 稍大,皮色微白帶紅,三青二黃時即收之。可煮、可炒, 可作粥飯、餛飩餡,並良也。」

氣味

甘酸平無毒。

孫思邈曰:「甘、鹹,冷。合魚鮓食,成消渴,作醬同飯食,成 口瘡。」

陳藏器曰:「驢食足輕,人食身重。」

主治

《本經》曰:「下水腫,排癰腫膿血。」

《別錄》曰:「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洩痢,利小便,下腹脹滿, 吐逆,卒澼。」

甄權曰:「治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 食。擣末同雞子白,塗一切熱毒癰腫。煮汁洗小兒黃 爛瘡,不過三度。」

陳士良曰:「縮氣行風,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 孟詵曰:「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暴痢後,氣滿 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愈。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 《日華》曰:「解小麥熱毒。煮汁解酒病,解衣粘綴。」

李時珍曰:「辟瘟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和鯉魚、蠡 魚、鯽魚、黃雌雞煮食,並能利水消腫。」

發明

陶弘景曰:「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肌膚枯燥。」 蘇頌曰:「水氣腳氣,最為急用。有人患腳氣,以袋盛此 豆,朝夕踐踏,展轉之,久久遂愈。」

王好古曰:「治水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 滯。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陳藏器曰:「赤小豆和桑根白皮煮食,去濕氣痺腫;和 通草煮食,則下氣無限,名脫氣丸。」

李時珍曰:「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穀也。其性下行,通 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 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澼,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 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 則降令大過,津血滲洩,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其吹 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 或言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死,為疫鬼,而畏赤豆, 故於是日作小豆粥厭之。亦傅會之妄說也。又案:陳 自明《婦人良方》云:「予婦食素,產後七日,乳脈不行,服 藥無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當夜遂行。」因閱 《本草》載此,謾記之。又《朱氏集驗方》云:宋仁宗在東宮 時,患痄腮,命僧錄贊寧治之,取小豆七七粒為末,傅 之而愈。中貴人任承亮,后患惡瘡近死,尚書郎傅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