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0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搜神記》:「秦瞻居曲阿彭皇野,忽有物如蛇,突入其腦

中,蛇來先聞臭氣,便於鼻中入盤其頭中哄哄,僅聞 其腦間食聲,咂咂數日而出去尋復來,取手巾」縛鼻, 口亦被入。積年無他病,唯患頭重。

滎陽郡有一家姓廖,累世為蠱,以此致富。後娶新婦, 不以此語之。遇家人咸出,唯此婦守舍,忽見屋中有 大缸,婦試發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及家人 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 《晉書沮渠蒙遜載記》:「蒙遜攻浩亹,而蛇盤於帳前。蒙 遜笑曰:『前一為騰蛇,今盤在吾帳,天意欲吾迴師,先』」 定酒泉,燒攻具而還。

《異苑》:「司馬軌之字道援,善射雉。太元中,將媒下翳,此 媒屢雊野雉亦應。試令尋覓,所應者頭翅已成雉,半 身故是蛇。」

晉太元中,汝南人入山伐竹,見一竹中蛇形已成,上 枝葉如故。又吳郡桐廬人常伐餘遺竹,見一竹竿,雉 頭頸盡就,身猶未變。此亦竹為蛇,蛇為「雉」也。

《廣五行記》:「晉安帝義熙末年,殷仲文年十三父亡。家 有大怪,有大蛇長丈,或戴其堂屋,或拔其炊釜置地, 家人棄舍奔散,唯仲文居喪如故。然仲文後竟為宋 高祖所戮。」

《蓮社高賢傳》:遠公在廬山,有行者嘗來侍師,善驅蛇, 蛇為盡去,因號「辟蛇行者。」

《南康記》:「南野巘山有漢太傅陳蕃冢墓。昔值軍亂,聞 墓有三寶,軍人爭掘,指麾必啟。忽大蛇圍繞墳前,崩 雷晦雨,當時竟不得發。」

《南史倭國傳》:「倭國有獸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 獸,蛇皮堅不可斫,其上有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 中,而蛇則死矣。」

《宋書劉秀之傳》:「秀之少孤貧,有志操。十許歲時,與諸 兒戲於前渚,忽有大蛇來,勢甚猛,莫不顛沛驚呼,秀 之獨不動,眾並異焉。東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 之。」

《南史宋巴陵王休若傳》:「都下訛言,休若有至貴之表, 明帝以此言報之。休若甚憂,聽事上有二大白蛇,長 丈餘,唅唅有聲,休若甚惡。上以休若善能諧緝物情, 慮將來傾幼主,遣使於第賜死。」

《搜神後記》:「元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見 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湯始熱,便聞林中如 風雨聲,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徑來於湯中 銜卵去,三人無幾皆死。」

《異苑》:「丹陽鍾忠,以元嘉冬月晨行,見有一蛇,長二尺 許,文色似青琉璃,頭有雙角,白如玉。感而畜之。於是 貲業日登。經年,蛇自亡去,忠及二子相繼殞斃。此蛇 來吉去凶,其唯龍乎。」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 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餘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 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云:「蛇銜能續已斷之指 如故」是也。

魯國中牟縣蒙山上有寺廢久,「民欲架屋者,輒天蛇 數十丈出來驚人,故莫得安焉。」

新野蘇卷與婦佃于野舍,每至飲時,輒有一物來,其 形似蛇,長七尺五寸,色甚光采。卷異而餉之,遂經數 載,產業加厚。婦後密打殺,即得能食。病日進三斛飰, 猶不為飽,少時而死。

《幽明錄》:「會稽謝祖之婦,初育一男,又生一蛇,長二尺 許,便送出門去。後數十年,婦以老終。祖忽聞西北有 風雨之聲,頃之見一蛇,長十數丈,腹可十餘圍,入戶 造靈座,因至柩所,繞數匝,以頭打柩,目血淚俱出,良 久而去。」

《南齊書紀僧真傳》:「僧真遭母喪,開蒙得五色兩頭蛇。」 《虞愿傳》:「愿為晉平太守,郡舊出髯蛇膽,可為藥。有餉 愿蛇者,愿不忍殺,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還床下, 復送四十里外山。經夜復還故處。愿更令遠,乃不復 歸。論者以為仁心所致也。」

《太平御覽》,梁主衣庫見黑蛇長丈許,數十小蛇隨之, 舉頭高丈餘,南望俄失所在。帝又與宮人幸元州苑, 復見大蛇盤屈於道,群小蛇遶之,並黑色。帝惡之。宮 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錢龍。」帝敕所司即日取數十萬 錢,鎮於蛇處以厭之。因設法會,赦囚徒,賑窮乏,退居 栖心省。又有蛇從屋墜落帝帽上,忽然便失。又龍光 殿上所御肩輿。復見小蛇縈屈輿中。以頭駕夾膝前。 金龍頭上見人走逐之不及。

《太平廣記》:「南陽武當縣有郡社柏樹,大四十圍。梁蕭 欣為郡伐之,言有大蛇從樹腹中墜下,粗數圍,長三 丈,群蛇數十隨之入南山,聲如風雨。未伐樹前,曾見 夢於欣,欣不以措意。及伐之後,欣果死於治所。」 《南史梁始興忠武王憺傳》:「憺為荊州刺史,荊州大旱, 憺使祠於天井,有巨蛇長二丈,出繞祠壇,俄而注雨, 歲大」豐。

《陰子春傳》:子春仕歷位朐山戌主,東筦太守。時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