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9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偏正頭風,氣上攻不可忍用「全蠍二十一箇,地龍六 條,土狗三箇,五倍子五錢,為末」,酒調,攤貼太陽穴上。 德生堂經驗方

風牙疼痛:「全蠍三箇,蜂房二錢,炒研擦之。」直指方 腸風下血:「乾蠍炒、白礬燒各二兩,為末。」每服半錢,米 飲下。聖惠方

《子腸不收》:全蠍炒研末,口噙水鼻中㗜之,立效。衛生寶鑑 諸痔發痒:用全蠍不拘多少,燒煙熏之即效,祕法也。 袖珍方

諸瘡毒腫:「全蠍七枚,梔子七箇,麻油煎黑,去滓,入黃 蠟化成膏傅之。」澹寮方

蠍部藝文

《蝎賦》
唐·李商隱

夜風索索,緣隙憑壁。弗聲弗鳴,潛此毒螫。厥虎不趐, 厥牛不齒。爾兮何功,既角而尾。

《蠆祝》
宋·司馬光

迃夫夜立於庭,撫樹而蠆,螫其手,捧手吟呼,痛徹於 心。家人呼祝師祝之,祝師曰:「子姑勿以蠆為慘烈,以 為凡蟲而藐之,曰:『是惡能若我哉?則痛已矣』。」從之。少 選而痛息,迺謝祝師曰:「爾何術而能攘蠆之毒如是 其速也?」祝師曰:「蠆不汝毒也,汝自召之。余不汝攘也, 汝自攘之。夫召與攘,皆非我術之所能及也,子自為 之也。」於是迃夫嘆曰:「嘻!利害憂樂之毒人也,豈直蠆 尾而已哉!人自召之,人自攘之,亦若是而已矣。」

蠍部紀事

《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 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 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搜神記》:「安陽城南有亭,宿者輒死。有書生入亭宿,明 掘得蠍,大如琵琶,尾長數尺,亭遂安靜。」

《北齊書後主本紀》:「帝好不急之務,曾一夜索蠍,及旦 得三升。」

《南陽王綽傳》:後主詔鎖綽赴行在所,至而宥之。問在 州何者最樂,對曰:「多取蠍,將蛆混看極樂。」後主即夜 索。一斗,比曉,得二三升,置諸浴斛,使人裸臥斛中, 號叫宛轉。帝與綽臨觀,喜噱不已。謂綽曰:「如此樂事, 何不早馳驛奏聞。」綽由是大為後主寵,拜大將軍,朝 夕同戲。

《酉陽雜俎》:安邑縣北門縣人云:「有一蠍如琵琶大,每 出來不毒人,人猶是恐,其靈積年矣。」

《癸辛雜識》:北方毒螫,有所謂火蠍者,比之常蠍極小, 其毒甚酷。常有客人數輩,夏月小憩磐石,忽覺髀間 奇痛徹心不可忍,遂急起索之,則石面光瑩,初無他 物,僅行數步,則通身腫潰而殂。其同行異之,意石之 下必有異,遂起視之,見一蠍極小而色黑,一人以竹 杖擊之,竹皆爆裂,而執竹之手亦腫潰,不旋踵而死。 近得杜真人持咒驅。此害稍息。

《盛京通志》:「蠍臺在奉天府遼陽州城外東北隅。金大 定中修城,役夫毀臺取土及半,得石函,啟之,中有塊 石,圓滑天成,搖撼作聲。破之,二大蠍尾梢相鉤,見風 乃死。」

蠍部雜錄

《春秋文曜鉤》:「土勝水,故守宮食蠆,蝍蛆搏蛇。」

《孝經援神契》:「蜂蠆垂芒。」毒在後也

《易林》:「蠆室蜂戶,螫我手足,不可進取,為身害咎。」 《大戴禮記誥志》篇:「聖人有國,則蜂蠆不螫。」嬰兒 《新論利害》篇:「蠆尾螫跗而不敢斫,非好疾而愛毒,以 破斫之患疾,螫也。」

《鄰幾雜志》:都下弄蠍尾,有五毒者、三毒者,云:「城西剝 馬務蠍,食馬血尤毒,巳亥歲中,屢有螫死者。」

《芥隱筆記》:「蜂蠆發於懷袖出」,《晉書》,鄒湛對晉文帝曰: 「猛虎在山,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蠆發於懷袖,勇夫 為之驚駭,出於意外也。」

《西軒客談》:「蜂蠍之毒能螫人,然其一螫則其毒甚銳, 再則漸減,人得而加害矣。」

《博古圖》:商有蠆鼎,其銘釋曰:「蠆善毒人,寓思患,豫防 意。」

《書蕉》,潤州人,見蠍,以為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