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5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能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

《吳越春秋》:慶忌之勇,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 《晏子諫》上篇:景公射鳥,野人駭之。公怒,令吏誅之。晏 子曰:「野人不知也。臣聞賞無功謂之亂,罪不知謂之 虐,兩者先王之禁也。以飛鳥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 不明先王之制,而無仁義之心,是以從欲而輕誅。夫 鳥獸,固人之養也,野人駭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今 已後,弛鳥獸之禁,無以苛民也。」

《韓詩外傳》: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顏涿聚主鳥而亡 之。景公怒而欲殺之。晏子曰:「夫涿聚有死罪四,請數 而誅之。」景公曰:「諾。」晏子曰:「涿聚為吾君主鳥而亡之, 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而殺人,是罪二也。使四 國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天子聞 之,必將貶絀,危其社稷,絕其宗廟,是罪四也。此四罪」 者,故當殺無赦,臣請加誅焉。景公曰:「止!此亦吾過矣, 願夫子為寡人敬謝焉。《詩》曰:『邦之司直』。」

《莊子·至樂篇》孔子曰:「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 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 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 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 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鰌鯈,隨行列而止,委 蛇而處。彼惟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為乎?」

《論語疏》公冶長辨鳥雀語云:「唶唶嘖嘖,白蓮水邊。有 車覆粟。車腳淪泥,犢牛折角。收之不盡,相呼共啄。」人 驗之,果然。

《新序》:「蔡侯南遊乎高陵,北徑乎巫山,逐麋麇麞,鹿彉 谿子,隨時鳥,嬉遊乎高蔡之囿,溢滿無涯,不以國家 為事。」

《呂氏春秋審應篇》:孔思請行。魯君曰:「天下主亦猶寡 人也,將焉之?」孔思對曰:「蓋聞君子猶鳥也,駭則舉。」魯 君曰:「主不肖,而皆以然也,違不肖,過不肖,而自以為 能論天下之主乎?凡鳥之舉也,去駭從不駭,去駭從 不駭,未可知也;去駭從駭,則鳥曷為舉矣。」

《戰國策》:更嬴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嬴謂 魏王曰:「臣為君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 至此乎?」更嬴曰:「可。」

《史記·楚世家》: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鴈之上者, 頃襄王聞,召而問之,對曰:「小臣之好射,鶀鴈羅鸗。」鸗野 鳥也小矢之發也,何足為大王道也?且稱楚之大,因大 王之賢,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 弋戰國。故秦、魏、燕、趙者,鶀鴈也;齊、魯、韓、衛者,青首也; 鄒、費、郯、邳者,羅鸗也。外其餘則不足射者。見鳥六雙, 以王何取?王何不以聖人為弓,以勇士為繳,時張而 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

《田單傳》:燕王使騎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 忿,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飛鳥悉翔 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 《韓子外儲》說: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 鳥驚而不射也。

《淮南子覽冥訓》:「蒲且子連鳥於百仞之上。」蒲。《且子》 魯人善弋射者。

《史記淮陰侯傳》:「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 計,天子巡狩,將遊雲夢,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至楚, 信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 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 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至雒陽, 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解鳥語經》:「魏尚字文仲,高皇帝時為太史,曉鳥語。」 《宋書。符瑞志》:「昭帝元鳳二年正月,泰山萊蕪山南民 夜聞訩訩有數千人聲,晨往視之,見大石自立,高丈 五尺,大三十八圍,入地八尺,三石為足。立後,白鳥數 千集其傍。」

《西京雜記》:「魯恭王好鬥雞鴨及鵝鴈,養孔雀、鵁鶄。俸 穀一年費二千石。」

《後漢書趙壹傳》:「壹抵罪至死,友人救得免。壹迺貽書 謝恩,不敢顯言,為《窮鳥賦》一篇,其辭曰:『有一窮鳥,戢 翼原野,罼網加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後見驅者,繳 彈張右,羿弓彀左,飛丸激矢,交集於我。思飛不得,欲 鳴不可,舉頭畏觸,搖足恐墮。內獨怖急,乍冰乍火。幸 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鳥也雖頑,猶 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 公且侯,子子孫孫』。」

《楊震傳》:「震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畢至。先葬十餘日,有 大鳥高丈餘,集震喪前,俯仰悲鳴,淚下霑地,葬畢乃 飛去。郡以狀上。」續漢書曰大鳥來止亭樹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頭淚出眾人更共摩 撫抱持終不驚駭謝承書曰其鳥五色高丈餘兩翼長二丈三尺人莫知其名也於是時人 立《石鳥》象於其墓所。震五子,長子牧富波相。牧孫奇, 靈帝時為侍中。帝嘗從容問奇曰:「朕何如桓帝?」對曰: 「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比德唐堯。」帝不悅,曰:「卿強 項真楊震子孫,死後必復致大鳥矣。」

桓譚《新論》:「余前為典樂大夫,有鳥鳴於庭樹上,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