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5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曲學之士,束脯而食。「語有奇而不稽;藻梲以居,禮雖

盛而匪智。引笙而下,料王子之空談;網梭而飛,嗤晉 人之妄議。蓋故實者,不求史傳之支離,而必明經典 之所指。乃知《禮經》之言,所以傷今思古,而想像乎四 者之為瑞也。」辭未竟,客有謂余者曰:「子徒知昔人傷 今思古,而不思推古以證今也。四靈以為畜,則王者 可制禮樂」,豈無其事而虛語哉?洪惟聖神,御四方而 正四國,張四維而立四極,居四大而順四時,敷四瑞 而體四德。乃若四者之應,則麟鳳之在郊,龜龍之在 沼,振振蹌蹌,蜲蜲蛇蛇,而不知其幾也。今子徒騁《五 經》之緒餘,而不睹文明之盛事,辨紀傳之荒誣,而不 鑒德盛之所致,誠下國之鄙人也。賦者於是逡巡而 起,改容而謝,乃續而為《四靈之歌》曰:「麟兮仁兮,鳳兮 文兮,龜龍神兮,今世之珍兮。禮樂斯興,道厥淳兮;於 赫盛德,維皇元兮。」

禽蟲總部藝文二

《禽蟲》
唐·白居易

蠶老繭成不庇身,蜂飢蜜熟屬他人。須知年老憂家 者,恐是《二蟲》虛苦辛。

又             《前人》:

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應似諸天觀下 界,一微塵內鬥英雄。

禽蟲總部紀事

《路史》:「東戶氏之熙載也,紹荒屯,遺美好,垂精拱默而 九寰以承流。當是之時,禽獸成群,竹木遂長。」《莊注》 云:「足其性而止,無吞夷之心,故物全。」

《淮南子原道訓》:「太古二皇,得道之柄,其德呴嫗覆育, 萬物群生,禽獸碩大,毫毛潤澤,羽翼奮也,角觡生也。 獸胎不贕,鳥卵不毈。」按注:「胎不成獸曰贕,卵不成鳥 曰毈。」

《韓子五蠹》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 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 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路史》:太古之民,穴居而野處,搏生而咀華,與物相友。 人無妎物之心,而物亦無傷人之意。逮乎後世,人氓 機智而物始為敵,爪牙角毒,概不足以勝禽獸。有聖 者作樓木而巢,教之巢居以避之,號大巢氏,其為民 也登巢椓。「惰食鳥獸之肉。」若不能,者,飲其血,嘬 其臑,茹其皮毛。

禮含文嘉,伏羲德洽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 龜書乃則,象作《易》。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為天子,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 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時播百穀,草木淳化, 鳥獸蟲蛾。」「蟲」一作《豸豸》,言淳化廣被及之。

《路史》:「黃帝有熊氏,自即位百年,海不揚波,山不愛寶。 翠黃伏。」茲白戀皁焦明嚾阿,而龍麟擾於階除,日 蟹虹螾禺蛄牛蟻黃神黃爵,白澤解廌府亡虛日。是 以九瀛仰化,諸北貢職。

《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大費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 服,是為柏翳。」

《路史》:「舜踐天子之位,少昊氏有裔子曰孟虧,能馴鳥 獸而致鳳皇。爰封之蕭。帝,好生而惡殺,是以四海承 風,暢於異類。鳳翔麟感,鳥獸被德,亡他,好生而已。 舜踐天子之位,巡州觀風,習其情性,因論十有二俗, 定以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著其素以為韶,退其利欲, 返其仁義。九奏具成,而鳥獸之聲猶悉關于律。惟五 祀」定鍾石,論人聲,鳥獸咸變。

《書經伊訓》:「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 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咸若。」

《呂氏春秋·異用篇》: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 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之 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 曰:「昔蛛螯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 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 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

《淮南子俶真訓》:「夏桀殷紂之時,飛鳥鎩翼,走獸擠腳。 夫鳥飛千仞之上,獸走叢薄之中,禍猶及之,又況編 戶齊民乎?」

《禮記·郊特牲》:「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 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 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

《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 之示,再變而致臝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 丘陵之示,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介 物及土示,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訂義王昭禹曰:「羽物 輕疾而川澤則虛,致之易,故一變而致。羽物蛙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