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與處於月湖中,結茅以居。自是絕粒,惟日啖水一勺。久之,端坐而逝。炎暑中三日夜,顏色猶有生氣。

蔣超

按《武當山志》:「蔣超,字虎臣,金壇人。登順治丁亥科榜眼,歷官國史院侍讀,提督直隸學院。甘蔬食,好仙佛,棄職遍遊𢘆、岱、嵩、華。康熙六年,遊武當,著《勿作四種罪業說》觀諸道子及朝山客。後去峨嵋,將坐化,索筆書偈去。」

施道淵

按《蘇州府志》:「施道淵,字亮生,吳縣橫山人。母胎茹素,少投朝真觀,年十七,禮龍虎山徐堪凝,學五雷法。順治戊子年,築室吳山修煉。庚寅年,主持穹窿山,建殿二十餘座。嗣漢真人張洪任請額,賜名上真,并賜道淵養元抱一宣教演化之號。山中苦於得水,為開井數十仞,名東井,水不乏。置吳縣吳江田四百餘畝,以」 供常住。郡中圓妙觀大殿傾圯,時有魯芳矢募未就,延請道淵。三四年間,三清殿落成,隨建雷祖殿及山門露臺。後有彌羅閣基,廢七十餘年矣。道淵復鼎建七間,兩翼高峙三層,上徹雲際。天皇后土,星斗嶽瀆,莊嚴畢備。平生黃籙齋醮,及諸方建造,所費不下十餘萬分,文無私蓄。康熙十五年,裕親王延建大醮,賜匾額三:一曰「道士」 ,二曰「東來紫炁」 ,三曰「山水清音」 ,并法衣二襲,令牌、玉印、旗劍等。十七年,圓妙觀祈雨九晝夜畢,沐浴趺坐,說偈曰:「遲鈍又遲邁,倏登未際界。惟我識其宗,哂伊守否泰。」 擲筆而逝。

周世德

按《蘇州府志》:「周世德,字雲岫,長洲維亭儒家子。幼喪父,禮鄧寄虛為黃冠子。年二十,從龍虎山夏北衢學清微五雷祈禱、祛邪治病諸法,精通道典,時遇水旱祈禱,無不感應。又常應郡紳李模、申紹芳等之請,講《道德清靜經》於福濟三茅諸觀,侍聽者動以千計。張真人洪任贈額曰:『可與弘教』。年六十二卒。」

李樸

按《蘇州府志》:「李樸,字天木,吳縣人,別號紫中道人。童真入道,居朝真方丈,篤志金丹大藥,脅不貼席者三十年,頓悟元妙。朝真有白紫清洞元法,自徐洞輝之後,不得其傳。樸心與神會,凡符咒罡訣,不必師古,所行輒應。常往來東吳甫里間,人爭築室居之。康熙九年秋,委化郡城紫薇庵,道俗追慕,私諡沖白先生。所」 著有《還丹宗旨》。

《火候宗源》
等編

黃自然附童學謙

按《太平縣志》:「黃自然,號清虛,東嶽觀羽士也。修真煉性,鍵戶辟穀者二十餘年,頗得道家祕訣。邑有方、汪二家婦,為祟所憑,百計禳驅,不克除。自然走筆書符,頃刻妖絕。康熙十年,水縮龍化,土赤灰煙。清虛登壇三日,被髮跣足拜禱間,惟見雲浮頂頭,雨點簷階,不崇朝而池岸溢矣。邑侯傅紀其事以贊之。其徒童學」 謙,字子敬。「茹齋奉道,能繼其武」 云。

孫道元

按《浙江通志》:「孫鍊師,諱道元,字善長,別號復陽子,桐川人。父嘗遇羽客,修髯長身,謁門曰:『君當舉子,是垣中一星』。言已即去。師初生時,不啼不乳者彌月,嗣若聞空中有語者,然遂受乳。甫七齡,求出家,父母送吳山火德廟,度為道士。二十四,訪遊五嶽,盡得要妙。過信州,張真人授以正一清微五雷大法,示曰:『大道必積功行,藉以福國利民。若獨善其身,德不被物,雖得長生,猶殤子也』。」 師由是以救濟累功以參鍊彌性習靜,大滌山耑,精性命之學,視呼召風雨,驅役星將,其末也。當事請惠日甘霖,無不奇驗,咸以為神祇效命云。年七十有四,剋期示化,仍語諸弟子曰:「去後即有風雷毋驚。」 已而果然。初滌山有隙壤,虎踞其上,人莫能穴。至是為師營厝,虎長嘯騰躍去,後不復見。

楊季雅

按《福建通志》:「楊季雅,仙遊人。奉母至孝,辭婚不娶。嘗捐己產與族人,而為其廁役不倦。好讀書,每置一箕為案,置書其上,讀之過目成誦。有藏書家借閱殆遍。後遇異人,得運氣術,或旬月不食,或一食兼數日食,所言前知皆驗。自號無名氏。及母卒,送葬畢,一日坐化。」

黎兆選

按《廣西通志》:「黎兆選,廣東德慶人,好遊詠山水。賀縣三峰委徑石,形像蛇,能作祟,人過之,常被噬。選題詩《蛇舌》云:『徑名雖要實平亨,鳥道今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