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嘗賜以媛女,固辭不受,上益重之。」

張正常

按《明外史張正常傳》:「正常字仲紀,漢張道陵四十二 代孫也。世居貴溪龍虎山,元時賜號天師。太祖克南 昌,正常遣使上謁,已而兩入朝。洪武元年,入賀即位。 太祖謂宰臣曰:『元人不知義理,稱為天師,夫天豈有 師?可改授正一嗣教真人,錫以銀印,秩視二品,設寮 佐曰贊教,曰掌書。自是為制。十年秋,命偕李善長祀』」 嵩山;還家,卒。

按《續文獻通考》:正常有道術,常以符投故永壽宮井 中,飲者疾輒瘳。詔作亭井上,名曰「太乙泉。」

賈復真

按《溫州府志》:「賈復真,號靜觀。元至正壬申,居溫城,同 知雷仙伯授以雷法及天文地理祕旨。郡大旱,禱於 嶽祠,應時雨至。洪武戊申,忽夢天樞院遣使請歸,遂 逝。」

潘濟囦

按《滁州志》:「潘濟囦,號碧潭,金陵人。洪武初,渡江至全 椒,結草庵於積玉橋之南,創白鶴觀並城隍廟等院, 召鶴飛翔。遇旱,用掌心雷祈禱,民多賴之。」

李孤雲

按《武當山志》:「李孤雲,河南人。洪武初,來武當五龍宮, 與鄉人李幽巖結方外友。壽九十有二,冠劍藏於桃 源洞。」

劉古泉

按《武當山志》:「劉古泉,河南人,有躡景凌虛之志,入寶 珠巖下,常蒲團獨坐。一旦告其友楊善澄曰:『吾今解 帶,正在此時』。語畢而逝。」

楊善澄

按《武當山志》:「楊善澄,太行山西人,夙有道契,志在太 和紫霄之上。後如其意,與劉古泉為友,人並敬之。」

彭祖年

按《武當山志》:「彭祖年,西蜀人。少業儒,詞翰俱美,天文 地理、陰陽度數、卜筮醫術,無不研究。從江真人入大 都,洪武初,仍來武當棲遯養高,如如自樂。壽八十二。」

龍道人

按《廣西通志》:「龍道人,元末結廬平樂走鳥坪,環植以 竹。洪武二年,通判夏天啟訪之,贈詩云:『竹木森森畫 不如,懸崖峭壁一茅廬。人生若識元機妙,須向禪關 覓太虛』。後六年,積薪自化。」

卜景雲

按《浙江通志》:「卜景雲,壽昌人。嘗居仙池巖,習修煉之 術。洪武己酉夏,嚴州旱,知府劉遵道徵至郡,禱雨輒 應,有『劍麾虹斷,令下雷轟』之詞。縣北牙吹塘水數泛 溢,占者意其為蛟,縣迫之治。雲囑其妻子曰:『速具吾 棺,吾其殆矣』。言畢而往。初以紙劍投水,水浸濁,已而 投之鐵劎,水為之赤。歸即臨鏡自書其像,遂卒於家。」 時人號為「卜真人。」

蕭虛集

按《羅浮山志》:《蕭虛集》者,不知何許人,為琪林觀道士, 自號止庵道人。後居羅浮,修煉,頗能詩文,與五先生 友善。孫蕡有《期羅浮蕭錬師不至》云:「石室松桂秋,涼 風滌殘暑。柴門敞空曲,曠夕懷仙侶。簫笙久不至,鶴 馭今何許。朗月流清輝,山中幾延佇。」黃哲寄之云:「昔 寓朱明洞,神遊碧澗阿。庭臨棲鶴樹,衣拂挂猿蘿。鳳 吹青雲曲,龍吟《白雪歌》。仍慚勾漏令,塵夢入槐柯。頗 棄人間事,來參《內景篇》。借騎緱嶺鶴,相訪大羅仙。稽 首傳丹訣,長歌入紫煙。瓊花不著處,同掃石床眠。」李 德為賦其《止庵》云:「元風本虛寂,其要乃無為。擾擾狂 馳子,營營何所之。隙光豈待人,倏如流電飛。及時不 自勉,他日我為誰。樂哉庵中人,止止復奚疑。」蕡《與王 佐琪林夜宿》,作詩寄之。後蕡歸自京師,黃哲作詩志 喜云:「逐客南來覓舊磯,玉堂天上故人稀。春風粵鳥 歸巢樂,秋水江魚入饌肥。結屋旋開松菊徑,泛舟重 著芰荷衣。羅浮道士還丹熟,相與㩦琴入翠微。」亦為 集虛而發。觀諸詩,則集虛實一勝流也。

周自然

按《武當山志》:周自然,金臺人。自幼入全真教,及長,遊 於四方,以道化俗,以藥濟人。洪武初,來往武當五龍 行宮,居民以其道明藥效,咸敬慕之。年將耄耋,貌若 童穉。一日,以所藏道書醫術付與門弟子曰:「吾當委 順去矣。」翌日,沐浴更衣而逝,葬於桃源洞。

席應珍

按《列朝詩集》:「席應珍,字心齋,號子陽子,海虞人。年未 冠入道,提舉虞山之致道觀,真經祕籙,靡不洞曉,兼 讀儒書,於《易》尢邃。嘗居相城靈應觀,與沙門道衍為 忘形交。道衍師事之。衍公即姚少師廣孝,或云少師 兵法半是心齋所傳也。洪武十四年三月卒,年八十 一。」

按《太倉州志》:應珍,常熟人。少辭家事,習老氏學,精經 籙丹法,兼涉儒籍。尢善《易》,奉母甚孝,至葬祭哭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