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涇縣志》:「賀士迪,涇縣人。元妙觀道士,有道行,善祈 禳。禦菑。太宗嘗召至京師,賜號真人,并寶劍、玉鼎、玉 環、玉圭各一,楮幣萬緡,給車服鞍馬。從大駕春秋行 幸兩都。年七十,乘傳還山卒。」

酈希誠

按《元史釋老傳》,「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劉德仁 之所立也。其教以苦節危行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 苟侈於己者也。五傳而至酈希誠,居燕城天寶宮,見 知憲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誠太元真人,領教 事,內出冠服以賜,仍給紫衣三十襲,賜其從者。」 按《畿輔通志》:「希誠,溈川人。生之夕,里人見其舍火光, 奔救」之至,則無有丱角。時惇重不戲《丰》。偉然,稚耋 罔敢慢。年十五,決意入道,師事毛希悰。悰將逝,以法 授之。酈既領正宗,遂以行化。自秦、晉、蜀、洛、燕、代、齊、魯, 凡崇嚮之人,莫不恪恭迎拜。數奉餽贐,用有羨,嬴轉 惠貧者不留。嘗詣岱嶽,屬時亢旱,吏民以請,希誠曰: 「若等改過思善,則甘澤可期。」皆再拜曰:「諾。」因取棕扇 蔽面,雲起所坐之方,兩隨澍還。溈居水峪,值大雨雹, 即起而禱,雹立止,此境不為災。憲宗四年,中書省奏 請褒尚,上允賜號「太元真人」,給璽書。

何巨川

按《輟耕錄》:何公巨川者,京師長春宮道士也。會世皇 將取宋,乃上疏抗言宋未有可伐之罪,遂命副國信 使翰林學士郝文忠公經使江南,歿於真州。至正間, 詔追贈二品官。有人作詩悼之云:「奇才不泄神仙事, 抗疏曾干世祖知。每恨南邦本無罪,比留北使欲何 為。忠魂久掩孤城館,褒詔新鐫二品碑。地上若逢姦」 似道,為言故國《黍離離》。

王本豫

按《陝西通志》:妙道真人王木豫,景留人。世居三河。年 八十有五,鶴髮童顏,行不策杖。忽召弟子曰:「『吾將逝 矣』。於是齋戒沐浴,端坐談笑,頌曰:『勞苦生涯,蕭條活 計,九九餘年,超凡脫世』。」頌畢而化。時中統建元初。

祈志誠

按《元史釋老傳》丘處機四傳有曰祈志誠者,居雲州 金閣山,道譽甚著。丞相安童嘗過而問之,志誠告以 修身治世之要,安童感其言,故其相世祖也,以清靜 忠厚為主。及罷還第,退然若無與於世者,人以為有 得於志誠之言。其後安童復被召入相,辭不可,遂往 決於志誠。志誠曰:「昔與子同列者何人?今同列者何 人?」安童悟,入見世祖,辭曰:「臣昔為宰相,年尚少,幸不 失陛下事者。丞佐皆臣所師友,今事臣者,皆進與臣 俱,則臣之為政,能有加於前乎?」世祖曰:「誰為卿言是?」 對曰:「祈真人。」世祖歎異者久之。

吉志通

按《陝西通志》:「吉志通,郃陽人。幼穎悟,師喬潛道及潘 清容,博學洽聞。後居武當山,十年不火食,但餌黃精 蒼朮,精神清徹,行步如飛。一日召弟子,戒以珍重修 道,言訖,曲肱而逝。時中統甲子歲也。」

王當陽

按《廣德州志》:「王當陽,元初遇異人,能幻化之術。後遊 武當山,歸,於郡南平頂山建昇平道院,修煉其中,撰 精語,後端坐而化,時年九十餘矣。」

王真人

按《德安府志》:「王真人,德安人,修煉於零陵之元和山。 元初賜觀為萬壽宮,封懿德真人,徵入朝,遂不復返。」

張宗演

按《元史釋老傳》,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 代日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當 至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廷臣 郊勞,待以客禮。及見,語之曰:「昔歲己未,朕次鄂渚,嘗 令王一清往訪卿父。卿父使報朕曰:『後二十年天下 當混一』。神仙之言,驗於今矣。」因命坐錫宴,特賜玉芙 蓉冠組,金無縫服,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十八 年、二十五年,再入覲,世祖嘗命取其祖天師所傳玉 印寶劍觀之,語侍臣曰:「朝代更易,已不知其幾,而天 師劍印,傳子若孫,尚至今日,其果有神明之相矣乎!」 嗟嘆久之。二十九年卒。子與棣嗣,為三十七代,襲掌 江南道教。三十一年入覲,卒於京師。元貞元年,弟與 材嗣。

葉雲萊

按《武當山志》:「葉雲萊,名希真,號雲萊子,辛亥年三月 初五日巳時生,唐天師葉法善之後裔。生於建寧,得 清微道法之妙,避兵遷古禳,入武當山。至元乙酉,應 詔赴闕,止風息霆,禱雨卻疾,悉皆稱旨。至元丙戌,欽 受聖旨,領都提點,任武當護持,自公而始。後捧御香 還山,翛然而逝。」

劉道明

按《武當山志》:「劉道明,號洞陽,荊門人。與葉雲萊同師 雷囦黃真人,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龍,搜索群籍,詢諸 耆舊,纂為一書,命曰《總真集紀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