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明年春,通元作遺表,自稱「羅山太一洞主」,遣弟子 張守元、李守一詣闕,以龜鶴為獻。又召官僚士庶言 生死之要,夜分盥濯然香庭中,望闕而坐,遲明卒。

舒知雄

按《宋史舒元傳》:「元子知白、知雄、知崇。知白至作坊使, 知雄初補殿直,雷有終薦授供奉官,鄜延路駐泊都 監,後辭疾至嵩山。知白嘗奏事太宗,語及之,即召出, 授京西作坊副使、泉福都巡檢使。真宗初,懇請入道, 歸嵩陽舊隱,復為王嗣宗、李元則所薦,授供備庫使, 歷知棣州、麟府鄜延鈐轄,又知處州,復求入道,面賜」 紫冠服,號「崇元大師。」嘗獻《子母圖》,有詔褒獎。乾興元 年卒,年八十一。

張無夢

按《中山詩話》:「道人張無夢,在真宗朝以處士見,除校 書郎。無夢善攝生,梅昌言知蘇州,無夢求見之,先與 詩:『壺中一粒長生藥,待與蘇州太守分。好為大言,處 之不疑,自比李少君。然無夢年九十死,無夢語人,少 時絕欲屏居山中十餘歲,自以為不動。及出,見婦人 美色,乃復歉然。又入山十餘年,乃始寂定。勸人飲食, 毋用鹽醋。煮餅淡食。更自有天然味。無夢老病耳聾。 其死亦無他異』。」

按《天台縣志》:無夢,鳳翔人,字靈隱,號鴻濛子。幼入華 山,與种放、劉海蟾為方外友,師陳摶得微旨。久之,遊 天台,廬於瓊臺。真宗召問,令講《易》,即說《謙》卦曰:「方大 有之時,宜守以謙。」上喜,除著作佐郎,不受。復召講《還 元》篇,答曰:「國猶身也,心無為則氣和,氣和則萬寶結, 有為則氣亂,氣亂則英華散,此還元大旨也。」賜處士 「先生」號亦不受。上以長歌贈行。朝士咸賦詩。後終於 金陵。有《瓊臺集》行世。

李少和

按《溫州府志》:「李少和,永嘉人,世居大羅山。聞樂成白 石洞為白猿所踞,曰:『吾嘗東望,彩雲覆其上,必佳山 也』。乃獨造其巔,宴坐空洞,猿遂避去。」太宗、真宗屢召 見,賜賚甚厚,仍賜「白石巖額。天禧五年八月十八日, 焚香危坐,命門人取紙筆書曰:『寶珠探妙得真宗,五 色分明煥太空。解下連環竟超越,鬱羅深處宴鴻濛』。」 擲筆而逝。

王中正

按《閩書》:王中正,舊名捷,長汀人。咸平中,遇羽士,授以 鉛汞黃金之術,且戒曰:「非遇萬乘勿輕出。」挾其術走 上饒,佯狂呼叫,坐流嶺南。復遇羽士,謂之曰:「姑俟他 日。」遂逃至京師,為有司所捕。供奉官張德權異之,以 聞。上命皇城司劉承主問狀,中正面奏,改今名,賜對 龍圖閣下,具陳靈異,獻所為白金,遂特授許州參軍。 祥符間,每遇大典禮,大工役,率為金以進。景靈宮成, 進黃金四千九百兩,白金萬有二千七百四十兩,前 後金累鉅萬,詔書褒諭。累官光祿大夫、檢較禮部尚 書、右神武衛大將軍。後卒於京,命內侍周懷正護喪 事,塑像景靈宮。

丘元迪

按《閩書》:「丘元迪,咸平庚子為道士,居本州天慶觀,常 遍遊名山。祥符間,於龍虎山授籙得道,能驅役鬼神。 慶曆丙戌,賜蘭袍。至和甲午,賜號沖元大師。治平甲 辰,自知卒日,沐浴衣冠,不疾而化。」

賀蘭棲真

按《宋史方技傳》:「賀蘭棲真,不知何許人,為道士,自言 百歲善服氣,不憚寒暑,往往不食,或時縱酒游市廛 間,能啖肉至數斤。始居嵩山紫虛觀,後徙濟源奉仙 觀。張齊賢與之善。景德二年詔曰:『師棲身巖壑,抗志 煙霞,觀心眾妙之門,脫屣浮雲之外。朕奉希夷而為 教法,清靜以臨民。思得有道之人,訪以無為之理。久 懷上士,欲覿真風,爰命使車,往申禮聘。師其暫別林 谷,來儀闕庭,必副招延,無憚登涉。今遣入內內品李 懷贇召師赴闕』。」既至,真宗作《二韻詩》賜之,號宗元大 師,賚以紫服、白金、茶帛、香藥,特蠲觀之田租,度其侍 者。未幾,求還舊居。大中祥符三年卒。時大雪,經三日, 頂猶熱,人多異之。

按《國老談苑》:賀蘭歸真有奇志異術,隱居嵩山。景德 中,真宗朝陵,因訪異人,左右以歸真聞,乃召對問曰: 「知卿有點化之術,可以言之。」歸真奏曰:「臣請言帝王 點化之術,願以堯舜之道點化天下,可致太平,惟陛 下用之。」

鄭榮

按《宋史方技傳》:大中祥符中,有鄭榮者,本禁軍,戍壁 州,還,夜遇神人謂曰:「汝有道氣,勿火食。」因授以醫術 救人。七年,賜名自清,度為道士,居上清宮。所傳藥能 愈大風疾,民多求之,皆刺臂血和餅給焉。

趙抱一

按《宋史方技傳》:「秦州民家子趙抱一者,嘗牧羊田間, 一夕有扣門召之者,以杖引行,杖端有氣如煙,其香 可悅。俄至山崖絕頂,見數人會飲,音樂交奏,與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