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宗時,建東太一宮於蘇邸,遂列十殿,而五福君綦 二太一處前殿,冠通天冠,服絳紗袍,餘皆道冠霓衣。 天聖中,建西太一宮,前殿處五福君、綦大遊三太一, 亦用通天絳紗之制,餘亦道冠霓衣。熙寧五年,建中 太一宮,內侍主塑像,乃請下禮院議十太一冠服,禮 院乃具兩狀,一如東西二宮之制,一請盡服通天絳 紗。會有言亳州太清宮有唐太一塑像,上遣中使視 之,乃盡服王者衣冠,遂詔如亳州之制。

《東軒筆錄》:太一宮舊在京城西蘇村,謂之西太一。熙 寧初,百官奏太一臨中,國主天下康阜。詔作宮於京 城之東南隅,謂之中太一,方蕆事,命三司副使李壽 朋往蘇村祭告。是日壽朋飲酒食肉而入,俄得疾於 殿上,扶歸齋廳,七竅流血,肩輿上道,未及國中而卒。 《槁簡贅筆》:吳興武康縣延真觀,唐碧落觀也。沈休文 故宅有唐縣令胡傳美題詩云:「仙宮碧落應徵書,遺 跡依然掩故居。幢節不歸天杳邈,煙霞空鎖日幽虛。 不逢金簡投雲洞,可惜瑤臺疊蘚除。欲脫儒衣陪羽 客,傷心齒髮已凋疏。」熙寧中,孫莘老為湖州守,集境 內東晉以來詩,為《吳興集》刊行,偶遺此詩。

《續明道雜記》:蘇侍郎由黃門謫知汝州,因遊天慶觀, 見殿壁上畫甚精,問之,乃吳道子筆也,而殿稍不完, 因施己俸新之。工畢,於殿脊上火珠中見有書字,蓋 記建殿年月,後有書曰:「某年月日,有姓穌人重修。」及 其時,正黃門修時也。

《老學菴筆記》:「政和神霄玉清萬壽宮,初止改天寧萬 壽觀為之,後別改宮觀一所,不用天寧。若州城無宮 觀,即改僧寺。俄又不用宮觀,止改僧寺。初,通撥賜產 千畝,已而豪奪無涯。西京以崇德院為宮,據其產二 萬一千畝,賃舍錢、園利錢又在其外。三泉縣以不隸 州,特置。已而凡縣皆改一僧寺為神霄下院,駸駸日」 張,至宣和末方已。

「天下神霄,皆賜威儀」,設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 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曰寶蓋,曰珠幢,曰五明 扇,曰旌。從東第二架,六物:曰絲拂,曰旛,曰鶴扇二,曰 金鉞,曰如意。西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如意,曰玉斧, 曰鶴扇二,曰旛,曰絲拂。西壁從東第二架,曰旌,曰五 明扇,曰珠幢,曰寶蓋,曰絳節,曰錦繖。東南經兵火,往 往不復在蜀中,多徙於天慶觀聖祖殿,今猶有存者。 神霄以長生大帝君、青華帝君為主,其次曰蓬萊靈 海帝君、西元大帝君、東井大帝君、西華大帝君、清都 大帝君、中黃大帝君。又有左右仙伯,東西臺吏二十 有二人,繪於壁。又有韓君丈人祀於側殿,曰「此神霄 帝君之尚寶也。」其說皆出於林靈素、張虛白、劉煉。 天禧中,以王捷所作金寶牌賜天下。至宣和末,又以 方士劉知常所鍊金輪頒之天下神霄宮,名曰神霄 寶輪。知常言「其法以汞鍊之成金,可鎮分野兵飢之 災。」時宣和七年秋也。遣使押賜天下,太常方下奉安 寶輪儀制,而寇已渡河矣。

撫州紫府觀真武殿像設有六丁、六甲神,而六丁皆 為女子像。黃次山書殿榜曰「感神通之殿」,感通乃醴 泉觀舊名,而像設亦醴泉舊制也。

宋魯應龍《括異志》:「西宮真武道院西廡一室,有純陽 真人呂翁像,極端嚴。乃曾叔祖大中璠所創道堂,中 塑像,道堂廢,遂移奉於此,頗著靈異。小兒有拜禱乞 錢者,或於几上及坐處得之,亦見其仙道變化之驗 云。」

《貴耳集》:韋太后自北歸,有《四聖》一圖,奉之甚嚴。委中 官張去為建四聖觀。秦相偶見之,問所以然,退以堂 帖呼張去為。張窘甚,泣告太后。思陵因朝退,語及建 四聖觀本末,秦相奏云:「先朝政以崇建宮觀,致有靖 康之變。內廷有所營造,豈容不令外臣知之。中貴自 專,非宗社之福。」即日罷役,改為都亭驛。後三年,思陵 諭秦相,以孤山為「四聖觀」,殿宇至今簡陋。

道觀部雜錄

識遺觀之義亦遠。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 上。蓋魯有兩觀,門旁高處也。《爾雅》釋「觀為闕。」孫炎曰: 「宮門雙闕,懸法象,使民觀之。」闕居巍巍高處,因名象 魏。謂之闕者,觀法象則可闕去疑事。《春秋》晉、楚、邲之 戰,潘黨請收晉尸,築為京觀,封土觀示後人也。胡澹 菴言:觀有四:一曰朵樓,魯兩觀是也;一曰藏書所,漢 東觀是也。一曰遊觀處,謝元暉賦「屬玉觀」是也。一曰 高可望,《武帝內傳》「置元始真容於高觀上」是也。今老 氏居疑本《內傳》。詳此觀非老氏可專,凡高可縱觀,皆 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