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一生一死而輪轉不息。聖人善逆用先天之道,故致知、格物、正心、修身,乃長存而不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之道逆數也。「言不苟造」 者,蓋諸子百家之書,隨在述作,工拙何居?此為道之祖書,不可妄置一語,恐誤後人,此所謂言不苟造也。「論不虛生」 者,仙翁上法三聖,準陰陽,象日月,況同類作此書,為世梯筏,此謂論不虛生也。何謂引驗見效?昔黃帝上升,巢、許高蹈,老子化故成佛,《淮南》雞犬皆仙,此皆引驗見效也。何謂校度神明?如日月合璧,爽現於庚,子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推類結字者,如丹從月生,水象坎卦,日月為《易》首之成道,此結字也。原理為証者,陰極而陽,陽極而陰,順行陰陽,生人生物,逆用陰陽,必成金丹,此原理也。「坎戊月精」 者,北之正位,為坎,中有真土,是為陽土女宿,主事,幽潛陽精,戊為之門,月轂之地,藏無角兔,內白外黑,是為陰中之陽,外雌而內雄也。「離己日光」 者,南之正位,為離,中有真土,是為陰土柳宿,主事,淪匿陰光,己為之戶,日輪之所,藏三足烏,內黑外白,是為陽中之陰,內雌而外雄也。古人以日月為「易」 字者,是易即陰陽也。然言陰陽則不見《易》,言《易》則不見陰陽矣。且萬物非土則不能芽糵,而日月尤所以孕乎土也。故東纏則經氐土,西度則經胃土,南行則經柳土,北毓則經女土。日月得土而久其明,土借日月以厚其德。土之分王,循環四季,春生夏長,土之功也,秋斂冬閉,土之力也。所以四時各有王日,長鎮中宮,始終羅絡,以就其功。青赤白黑,雖各居於東西南北,然皆秉於戊己三土,共成其德,以施神化也。此章言陰陽分位各居,凡所用者,必藉於土,非有龍虎鉛汞金水採結之語。故前則言列陰陽配合之位,後乃云各歸一方,其他解者,不述仙翁本意,無分條件,紊亂互註,使後之人觀此書者,或言「仙翁覼縷重言」 ,是不知妙語之有次序也。

《日月懸象章》

《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窮神以知化,陽往 則陰來,輻輳而輪轉,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 爻,據爻摘符,符謂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來受符。當 斯之際,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陽雄播元施,陰雌 化黃包,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 以成軀,眾夫蹈以出,蝡動莫不由。

孔子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仙翁重以明之,引而信之。此書法象日月,以喻陰陽,日月麗乎天而有朔朢對合,陰陽在乎世而有順逆生成。日乃純陽之炁,謂之太陽;月乃純陰之精,謂之太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餘四之一,每晝夜天一週遭為一日。太陽一日行一度,行及三十度為一月,太陰一日行三十度有奇。月一周天謂之一月,日行一度謂之一日。何謂「窮神?」 以知化神之為物,神莫神於天地;化之為妙,化莫化於陰陽。天道左運,一日一週遭,行五十五萬餘里,地在其炁之中,如水上之浮板而不動。太陽之神,天地之元炁也。其體全瑩,萬物資其陽火赫赤之炁,以生長成實。其體之徑,闊八百四十五里,差餘。其行不由黃赤道,乃出入於黃道內外。晝長在赤道北,晝短在黃道南。何云「南北內外?」 蓋北有紫微垣,帝座居之,故北曰內而南曰外。其神有不可得而窮極者,太陽之神也。太陰之神,天地之至精也。其體全黑,萬物資其陰水運化之功,以孕產滋育。其體之徑,闊六百七十里有奇,其行不由黃赤道,其黃道與赤道如兩環相交,相距二十四度。月乃由中而行,距黃道約六度。其體雖黑,映日即明。緣督子以《革象》誨人,用黑漆毬於簷下映日,其毬映日之光,遠射暗壁。月之圓體,比黑漆毬,有日映處則有光,日映不到則無光,故常一邊光,一邊暗。遇望日月相對,夜則月在天上,日在地下,所映之光全向人間,一邊暗處全向天上。世所不見晦朔日月同經,月在日之下,月受日映,一邊光處全向天,一邊暗處全向地。月離地二十五度,人間乃見月吐微光。迨漸遠,光漸多。月離日九十餘度,人間月光一半,故謂之「弦」 ,既望以後,光漸少耳。故月體本無圓缺,在乎受日光之多少矣。愚人或謂日月對望,為地所隔,彼豈知天之高遠,而陰陽之炁有隔礙潛通之理。然月中似瑕者,即大地之影也。日體大,月體小,日距天遠,月距天又遠,而月之化有不可盡泄者,太陰之神也。此謂窮神以知化也。子為一陽之首,至已而極,陽極則陰生。午為一陰之首,至亥而極,陰極則陽生。寒暑代謝,溫涼平分;陰極陽生,陽往陰來,比陰之附陽,若輻之於輪,輻輳而輪轉,陰卷則陽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據爻摘符」 者,謂卦有六爻,一爻有三符。一日兩卦,兩卦有三十六符。陰陽相交,不用一時之久,不盡一爻之用,猶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