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比義,相為師友,豈有摳衣禮黃冠者哉!」聞者駭然,各 逡巡而罷。王,海陵人,歷宰掾分符而終。近萬元亨典 鄉郡,雖載姓名,於《圖經人物志》,偶遺此一節。

《畫墁錄》:士人舉止,不可不慎也。近見陜西一漕使,為 當塗薦終南太平宮道士張景先,既前席,與之並轎 同塗,所在官吏迎送,漕使自轎中舉手揖,景先亦舉 手至咸陽,為一監官大詬,使人捽褫,波及漕使,竟無 如之何。觀者快之。

《錢氏,私誌》賢穆乳母永嘉董夫人,一日入禁中,慈聖 問云:「主家以未得子為念,為甚不去玉仙聖母處求 嗣?」董奏曰:「都尉不信事,須是官家娘娘處分。」後數日, 光玉入禁中,上笑云:「董婆來娘娘處說都尉來。」光玉 惶恐謝罪。欽聖云:「別沒事,只是娘娘要教主家去玉 仙求嗣。」董奏云:「都尉不信。」光玉奏云:「既得聖旨,安敢」 不信。遂擇日與賢穆同詣玉仙,止留知觀老道士一 人,祝香祈禱。道士見貴主車服之盛,歆艷富貴,云:「願 得貧道與大主做兒子。」歸而有娠。明年四月十五日, 光玉欲赴朝,賢穆云:「我昨夜夢見玉仙觀知觀來與 我做孩兒。」亟遣人詣廟祈禱,且問道士動靜。知觀自 去年大主上廟後,便不安,不下床多日矣。知觀在房 內,聞人聲問云:「甚處?」人來報云:「錢大主臨蓐,齎香燭 祈禱。」知觀笑云:「來催我也。」是日告殂大父寶閣善推 步。午時遣人來報,光玉云:「符數七十有九,若今日酉 時生,是箇有福節度使。伯兄。」果酉時生。平生淡薄,享 壽七十有九。

《墨客揮犀》:賈魏公為相日,有方士姓許,對人未嘗稱 名,無貴賤皆稱我,時人謂之「許我。」言談頗有可採,然 傲誕,視公卿蔑如也。公欲見,使人邀之數四,卒不至。 又使門人苦邀致之,許騎驢逕,欲造丞相廳事,門吏 止之,不可,吏曰:「此丞相廳門,雖丞郎亦須下。」許曰:「我 無所求於丞相,丞相召我來,若如此,但須我去耳。」不 下驢而去。門吏急追之,不還,以白丞相,魏公又使人 謝而召之,終不至。公嘆曰:「許市井人耳,惟其無所求 于人,尚不可以勢屈,況其以道義自任者乎?」

《貴耳集》:平江道士袁宗善曾遇異人,得驗狀法,遭際 三殿,賜通真先生。壽皇一日使中貴持白紙三幅,默 禱在內,令通真書來。中貴先排定資次,第一紙書不 可行,第二紙書無分,第三紙書「真真」二字,奏呈壽皇。 隔數月皆驗,不可行,要請陵寢,北報不從。無分,迺小 劉娘子要冊,后半年而殂,「真真」二字,迺受禪光宗。後 來光宗有心疾。壽皇宣通真私問二真字。通真奏云。 「臣書先定二真合成一字。」即字。壽皇大喜,前定皆 驗,賜賚甚厚。此袁通真親與先君言。

《行營雜錄》:有夫出外而妻獨居者,忽夜半見一道人 從空而下,逼與為淫。婦入室取刀為誓曰:「汝若逼我, 有死而已。」相持至曉,乃一吃菜事,魔人也。信哉!邪之 不可干正也如此。

《癸辛雜識》:衢之常山有道院,三月三日上真誕辰,道 侶雲集,吏魁徐信主此會。有一道人鬮得如意袋三, 寄留徐家,約以四月八日合會,復至以取,且贈以詩 云:「一方眼目共推尊,禍福無門卻有門。夜半或傳人 一語,明朝推背受皇恩。」徐大刻之石,及期,道人不至。 未幾,詹峒作梗,諉其罪於徐,夜半省劄下,竟伏極刑。 《金史烏古論鎬傳》:「烏古論先生者,本貴人家奴,為全 真師,佯為狂態,裸顛露足,綴麻為衣,人亦謂之麻帔 先生。宣宗嘗召入宮,問以祕術,因出入長大主家,殊 有穢跡。上微聞之,敕有司掩捕,已逃去。正大末,從鎬 來官汝南,人皆知與其妻通,而鎬不知。生不自安,求 出。鎬為營道宇,親率僧道,送使居之。」車駕將至蔡,生 欲遁,無所往,因自言能使軍士服氣,不費糧。右丞仲 德知其妄,乃奏「欲如田單假神師退敵之意,授一真 人之號,旋出奇計,北兵信巫,必駭異之,或可以有成 功。」參政天綱以為不可,遂止。復求入見,言有絕計,可 以退敵。及見,長揖不拜,且多大言,欲出說大師噴盞 為脫身計。時郎中移剌克忠、員外郎王鶚具以「向者 麻帔」為言。上怒,殺之。

《輟耕錄》:丙子歲松江亢旱,聞方上沈雷伯道術高妙, 府官遣吏齎香幣過嘉興,迎請以來,驕傲之甚,以為 雨可立致,結壇仙鶴觀,行月孛法,下鐵簡於湖泖潭 井,日取蛇燕焚之,了無應驗,羞赧宵遁。僧柏子庭有 詩,其一聯云:「誰呼蓬島青頭鴨,來殺松江赤縺蛇。」聞 者絕倒。

《遂昌雜錄》:宋亡,故官并中貴,往往為道士,若杭省馬 院,張太尉其一也。其人長身廣顙,宋為入內都知太 尉,國家以其內侍拘入朝,遂傾家賄賂上下,得以其 子代,如李丞相、羅司徒皆是也。羅、李既貴,悉顯其親 族,而張獨畏顧不敢奏,僅撥平江田三十頃贍之。得 田後,其父固已優裕無他望。一日,仁廟顧謂張曰:「汝 有父母在乎?」張跪拜答曰:「母已亡,獨父在為道人。」上 曰:「封贈慶典,曾及之乎?」張曰:「老父既寄跡方外,不敢 覬望後福。」上愀然不樂,召中書省臣,以為張哥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