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孟郊,似與之目熟,思之乃夢中旁笑者。」信乎相契如 此。

《續酉陽雜俎》:建中末,書生何諷常買得黃紙古書一 卷讀之,卷中得髮,卷規四寸,如環無端。何因絕之,斷 處兩頭滴水升餘,燒之作髮氣。嘗言於道者吁曰:「君 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據《仙經》曰:蠹魚三食神 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夜以規映當天中星,星 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上賓 因取古書閱之。數處蠹漏。尋義讀之。皆神仙字。諷方 哭服。

《杜陽雜編》:「武宗皇帝好神仙術,渤海貢瑪瑙,樻方三 尺,深色如茜所製,工巧無比。用貯神仙之書,置之帳 側。」

《道教靈驗記》:李昌遐者,後漢兗州刺史之後也。生而 奉道,常誦《太上靈寶昇元消災護命經》。而稟性柔弱, 每為眾流之所侵虐。忽因晝寢,夢坐煙霞之境,四顧 而望,熊羆虎豹,圍繞周匝,莫知所措,不覺傷歎,何警 戒之甚邪,謂積善之無驗。於時空中有一道士,呼其 名而語之曰:「吾即救苦真人也,汝勿驚駭,吾奉太上 符命,與諸神將密衛於汝。且汝常念者,《經》云流通,讀 誦則有飛天神王、破邪金剛、護法靈童、救苦真人、金 精猛獸各百億萬眾,俱侍衛是經。」昌遐既覺,豁然大 悟,因知自前侵虐我者,未有無禍患殃咎,蓋誦經之 驗也。

姚生者,華原人也。幼而好道,持《黃庭經》。光啟中,僖宗 再幸陳倉,遠近驚擾。姚為賊所迫,夜走墮枯井中,傷 足,求出未得,乃旁有窨穴,匿於其中,晝夜念經,因不 饑渴,足疾亦愈。時襄土既平,大駕歸闕,鄉里人戶稍 復。有遊軍夜宿井側,見井中有光,拯而出之,具述經 靈驗,遂為道士,居華原西界觀中焉。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冬十月,河中民獲靈 寶真文。」

《荻樓雜抄》:真宗宴近臣,語及《莊子》,忽命呼秋水至,則 翠鬟綠衣小女童也。

《欒城遺言》:范淳中雒中問荊公求論題,公以《莊子》「孝 未足以言至仁」,令范作《范論》,詆斥《莊子》。公曰:「曾閔匹 夫之行堯舜,仁及四海。」

《錢氏私誌》:燕北風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宣和間, 有遼國右金吾衛上將軍韓玉歸朝,授檢校少保、節 度使。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 家。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數十遍,其聲朗朗然。且云: 「對天童豈可稱我自皇天生我。」皆改為小人,云:「皇天 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斗輔小人。」前二 十餘句,凡稱「我」者,皆改為「小人。」誦畢,贊笑云:「這天童 極靈聖。」王少師云:「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然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小人之稱,其來古矣。施之 於經,是可笑也。

《客退紀談》:「李筌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 能解,忽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廣信府志》:劉用光,貴溪人。往遊南嶽,至撫州臨川,逢 一道人,自言是張輔元,與用光偕行。用光行為張負, 止為之炊,次長沙,張謂曰:「子事吾勤亦久矣,向吾慢 子,觀子之變,子益加敬,吾今去蜀,有一編書授子,子 其祕之。」遂去,啟視,乃天心五雷法書。宋慶元間,用光 禱雨屢驗。

《宋史忠義傳》:「徐道明,常州天慶觀道士也。德祐元年, 北兵圍城,道明取觀之文籍,置石函,藏坎中。屠城,道 明危坐焫香,讀老子書。兵使之拜,不顧,誦聲朗然。」 《誠齋雜記》:「盧虔後妻元氏升堂講《老子道德經》,虔弟 元明隔紗帷聽之。」

王逸少年三十七,書《黃庭經》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 而況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芸窗私志》:「涓子至平固縣山中,扣石忽開,中有宮室, 額曰『輸廖之館』。有一石笥,發之,得祕書十二卷,讀之 欣然,遂著《天人經》四十八篇,故名其山曰覆笥山。」 《江西通志》:「介剛廟在吉安府郡治東南五十里。南蕭 苪,長安人,為吉州牧,嘗結庵於介剛之阜,講老子書, 自號蕭道者。既解任,民立廟祀之。」

道書部雜錄

《龍城錄》:「晉哀帝著《丹青符經》五卷,《丹臺錄》三卷。青符 即神丘先生也,深闡至理,而近世有胡宗道,海上方 士,得其術。」

《迃書》。或曰:「莊子之文,人不能為也。」迃夫曰:「君子之學, 為道乎?為文乎?夫惟文勝而道不至者,君子惡諸?是 猶朽屋而塗丹雘,不可處也;眢井而羃綺繢,不可履 也;烏喙而漬飴糖,不可嘗也。而子獨嗜之乎?」或曰:「莊 子之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迃夫曰:「然則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