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真人用寶劍以尸解者,蟬化之上品也。鍛用七月庚 申,八月辛酉,長三尺九寸,廣一寸四分,厚三分半,杪 九寸,名子千,字良非。青烏公。入華山四百七十一歲, 十二試三不過,後服金汋而升太極,以為試三不過, 但仙人而已,不得真人位。

夏啟為東明公,文王為西明公,召公為南明公,季札 為北明公,四時主四方鬼。至忠至孝之人,命終皆為 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 上聖之德,命終受《三官書》,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轉 三官之五帝,復一千四百年,方得遊行太清,為九宮 之中仙。又有為善爽鬼者、三官清鬼者,或先世有功, 在三官,流逮後嗣,易世鍊化,改世更生,此七世陰德, 根葉相及也。命終當道,遺腳一骨,以歸三官,餘骨隨 身而遷,男左女右,皆受書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 乃得進處地仙之道矣。

孔子為元宮仙,佛為三十三天仙延賓官,主所為道, 在竺乾,有古先生,善入無為。

《太極真僊》中,莊周為闈編郎。「八十一戒,千二百善,入 洞天;二百三十戒,二千善,登山上靈官,萬善升玉清。 白誌見腹,名在璚簡者;目有綠著,名在金赤書者;陰 有伏骨,名在琳札青書者;胸有偃骨,名在星書者;眼 四規,名在方諸者;掌理迴菌,名在綠籍者。有前相,皆 上仙也,可不學,其道自至。」其次鼻有元山,腹有元丘, 亦仙相也。或口氣不潔,性耐穢,則壞元丘之相矣。 《仙經》言:穿地六尺,以鐶實一枚種之,灌以黃水五合, 以土堅築之。三年生苗如匏,實如桃,五色,名「鳳腦芝。」 食其實,唾地為鳳,乘升太極。

凡學道,三十年不倦,天下金翅鳥銜芝至羅門山,食 石芝,得地仙。

《玉澗雜書》:「司馬子微作《坐忘論》七篇,一曰敬信,二曰 斷緣,三曰收心,四曰簡事,五曰真觀,六曰泰定,七曰 得道。」又為樞一篇,以總其要,而別為三戒,曰「簡緣、無 欲、靜心。」且謂「得道者,心有五時,身有七候:一動多靜 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事觸還動。 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謂之五時。一舉動順時,容色 和悅。二宿疾益消,身心輕爽。三填補夭傷,還元復命。 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鍊形為氣,名曰天人。六鍊 氣為神,名曰神人。七鍊神合道,名曰至人。謂之七候。」 道、釋二氏,本相矛盾,而子微之學,乃全本於釋氏。大 抵以戒定慧為宗,觀七篇《序》可見,而樞之所載,尢簡 徑明白。夫欲修道,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干 心,然後端坐,內觀正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滅, 動心不滅,照心俱冥,虛心不冥有心,不依一物,而心 常住。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又云: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發慧遲速,則不由人。忽於定中, 急急求慧,求則傷定,傷定則無慧。定而慧生,此真慧 也。」此言與智者所論止觀,實相表裡。子微中年隱天 台玉霄峰,蓋智者所居,疑其源流有自。初,潘師正授 陶隱居正一法於王知遠,以傳子微,而陶通明自謂 勝力菩薩復生,其言亦多出釋氏。《唐書》本傳不載其 仙去事。沈份《續仙傳》云:「謝自然泛海,將詣蓬萊求師, 為風飄到一山,見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馬子微,名在 丹臺」,身居赤城,此良師也。而子微臨終亦自言吾於 玉霄峰東望蓬萊,有真靈降駕,今為東海青童君、東 華君所召。俄頃解化。李綽又言子微貌類陶通明,明 皇帝以為通明後身。天降車上有字曰「賜司馬承禎」, 尸解去,曰「雲鶴滿庭。」子微號白雲先生,後人因為其 車曰白雲車,至文宗時取以入內。此事雖近怪。史臣 所難書。然其《傳》亦必有據。

《續翰林志》:太宗曰:「詞臣實神僊之職也。玉堂東西壁, 悉畫水以布之,風濤浩渺,瀛洲之象也。修篁皓鶴,悉 圖廊廡,奇花異木,羅植軒砌,風傳禁漏,月色滿庭,真 人世之僊境。新學士入院上事,宣徽告報,敕設儀鸞, 宿陳席幕,大官備珍饌,設上尊,酒茗悉至。赴是設者, 止鳳閣舍人,餘不得預坐。居是職者,苟能節用以安 貧,杜門以省事,探真如之旨,養浩然之氣,來者瞻望 其出處,侍者優假其顏色,逍遙卒歲,非神僊而何?」 《太平廣記》:「凡今之人死必視其形如生,乃尸解也;足 不青,皮不皺,亦尸解也;目光不毀,頭髮盡脫,不失其 形骨者,皆尸解也。有未斂而失尸者,有人形猶在而 無復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髮脫而形」去者。白日去, 謂之「上尸解。夜半去謂之下尸解。向曉暮之際,謂之 《地下主者。得仙真品》。」

《辨惑論》揚子曰:「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搥提 仁義,絕滅禮樂,吾無取焉耳。」又或問:「莊周有取乎?」曰: 「少欲。」「鄒衍有取乎?」曰:「自持至周,罔君臣之義,衍無知 於天地之間,雖鄰不覿也。」

或問長生神仙之道。《文中子》曰:「仁義不修,孝弟不立, 奚為長生?甚矣人之無厭也。」

《東坡文集》:參朱道士晚客於眉山,故蜀人多記其事。 自言受記於師云,「汝後遇白石浮,當飛仙去。」參朱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