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觀在溧陽縣北三十里。梁普通初,有隱士號「幽棲」者,

煉丹于此,舉家昇仙,後因以宅為觀。

黃山觀

觀在溧陽縣西四十里黃山下。舊傳西晉時有黃鶴 真人修道成仙。唐天寶中建為觀。

泰虛觀

觀在溧陽縣治西南四十里,晉盤白真人成道之地, 簡文詔以真人宅作觀,賜額「招仙。」宋大中祥符初,改 今額。觀有九井,云真人藏丹處。明萬曆間,賜有《道藏》。

白石觀

觀在溧水縣治東南六十五里荊山中。《金陵志》云:「舊 傳卞和獲玉之地,殿有卞和塑像。觀有方池,井僅三 四尺,投之以石,則水上沸如珠。」

元妙觀

觀在蘇州府長洲縣東北。唐名開元宮,宋改天慶觀。 建炎中毀于兵。紹興十六年重建,兩廊畫《靈寶度人 經》變相,山林人物、樓櫓花鳥,各極工緻。淳熙六年,復 毀重建。初道士募緣御前,亦有所賜。既成,御書「金闕 寥陽寶殿」六字賜之。元元貞元年,始改今額。殿中舊 有吳道子老君像,唐元宗御贊,顏魯公書,今皆不存。

福濟觀

觀在吳縣皋橋北。宋淳熙中,羽士陸道堅建,內祠「純 陽祖師。」每誕日,堅友王大猷設齋濟貧者,二十年弗 倦。時患瘋疾弗愈,一道人以碗覆桌,猷啟視得方,疾 遂愈。子孫寶之。今羽士姚玉緯精勤修煉,祠宇一新。

靈祐觀

觀在洞庭西山,即神景宮也。唐乾符中建,有宮廊百 間,繞三大殿,謂之「百廊三殿」,林屋洞在焉。宋天禧五 年,詔重建,今廢。

仙壇觀

觀在洞庭西山,漢平帝時建,初名洞真宮,至宋改今 額,即「毛公福地」也,毛公壇在焉。

致道觀

觀在常熟縣虞山南嶺下。梁天監二年,嗣漢天師十 二代孫張道裕居此。感異夢手植七星檜。其後道裕 仙去,瘞劍於山之西麓。簡文時,改乾元宮。宋治平中, 浚井得藏丹,化雙鴿飛入尚湖。政和七年,改致道觀。

仙鶴觀

觀在松江府華亭縣朝真橋東。宋紹興三十一年復 建。請于朝,即「東晉廢觀」舊額賜今名。

天申宮

宮在常州府宜興縣,舊名「洞靈觀」,在張公洞。唐以前 為寺。開元初,萬慧超天師投龍簡,奏復焉。明皇為題 匾。乾道六年陞為宮,改今額。

元妙觀

觀在府治東南四里。舊在行春門城濠,晉永嘉初建。 梁大同號「寶莊嚴。」唐景龍改曰「龍興。」淮南順義中,築 外垣。宋開寶中,創三清殿。天聖五年重修。六年,上遣 內璫賜真武像一、仙衛道器稱是。大中祥符元年,天 書降,賜名。天慶。五年,詔即觀建殿,奉安聖祖神御,長 吏朝謁如式,為吳中道宮之冠。

昇仙觀

觀在武進縣西南三十二里。唐開元七年,張氏子嗜 酒,飲輒一石,鬚髮如銀。越三載,白晝策驢上昇,捨宅 建此,後廢。

朝陽觀

觀在無錫縣燦山。宋崇寧四年築庵。大觀元年茅山 元符宮籙劉混康常薦之。是歲九月,詔賜今額。

元寂觀

觀在宜興縣西北六十里。唐弘道元年,周長官選所 居井有白兔昇天,捨為觀,舊名「靈霞。」宋大中祥符八 年間賜額。

元妙觀

觀在江陰縣治南太寧坊。宋祥符二年,詔建天慶觀。 有方士進《鴉觜金》,真宗令尚方鑄金牌數百,鎮諸名 山,觀有其一,敕所賜也。觀南傍有碧玉堂,前植修竹。

元妙觀

觀在鎮江府石䃮橋西北,俗呼「東觀」,即唐紫極宮老 子祠也。元元貞元年改今額。舊有宋徽宗所賜「永鎮 福地」金牌及趙孟頫《度人經》石刻,今俱不存。

紫府觀

觀在丹徒縣大慈鄉馬跡山。宋永初二年建,名「福業」, 治平元年賜今額。有福地鎮,福石、玉蘭花、黃龍、青龍 二洞,抱子、丹井、白馬、老君石跡,天下第四十九福地。

仙臺觀

觀在丹陽縣西二里,舊謂之黃堂道院,一名雲陽觀。 晉諶母於此修煉飛昇,宋改今名。觀有窖經墩、瘞劍 函、煉丹井。

大霄觀

觀在丹陽丁橋鎮西,舊名「靈應」,唐垂拱間建,宋治平 間改今額,嘉定間修葺。觀有令威祠、天寶橋、煉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