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右為廟十楹,以祀關帝。外又為方丈,為書房,為寮 室,為倉庫之舍,為庖廚之所,百五十楹,以居道眾。太 監韋貴疏其事,以額請於朝,賜曰「迎恩觀。」

淨樂宮

宮在均州城北。諸宮高或於山,於巖,下或於谷,獨淨 樂於市,蓋即其所封治宮焉。考之圖經,均,古麇地也。 《傳》稱元帝降生於淨樂之國,淨樂治麇。按《春秋》文十 一年,楚子伐麇。注,「水國近楚。」《左氏》敗麇師於防,復伐 麇,至於錫穴。應邵曰:「錫穴,今均州鄖縣。」則入《春秋》,麇 固在也。與《傳》所載不合,今不可考矣。麇君音,舊誌作 「縻」,縻音「糜」,「糜」字相近,傳寫之誤也。宮半於城中,居民 宏敞不及玉虛,而壯麗過之。崇其堂,峨其陛,豁其綺 疏,文其璇題,階墀門廡,皆石平布。旛幄之末,綴玉以 垂,為元帝啟聖殿者也。宮左紫雲亭,亭之制,八稜,其 上去梁桷,重簷疊拱,而璇結於頂,如攬囊,口圓起城 中,狀類垂蓋,江行者皆見之。亭下石階,石欄二級,可 以環而走。修竹長松,遍植欄外,類村塢。亭外舍居者, 為道人李大瓢,不知何許人,年八十餘人。問其姓名, 不答;與之錢,不受;飲之酒,醉則起去,亦不告也。杖上 懸方寸木,書「不語」二字,可否諸事任首長,以瓢自隨, 因號「大瓢。」宮右香錢庫,凡鏹楮輸於山者,悉輦以入。 累朝所賜諸器物,金鐘玉磬之屬皆藏焉。又折而右 為三方丈,為齋堂,為浴堂,為賓客之所,為道子之室, 為案牘之房,為蔬藥之圃。宮前亭二:一以供御碑,一 以祀真官。進貢廠一,歲時上物以貢,則董其役於此, 內臣主之。宮外左為提督之署,前左為提調之署,前 右為五龍行宮。出大東門,望江東岸為巨石立於山 麓,昂聳如馬首,高數十尺。其上有亭曰「滄浪之亭」,其 狀酷似嚴光釣臺。然釣臺非百丈不可及,又不如此 之可以垂綸於亭也。下而左行,江岸百餘武,復上觀 音閣。閣後有小石洞,廣步有半。入坐雖盛夏,無暑氣, 與人語不甚了了。相與奕其中,敲子聲隱壁案間,久 不得出。下閣,復拿舟順流行六七里,抵龍山。山橫絕 水口,屹然有一夫當關之勢,地理家所謂「華表捍門」 者也。山上禹王廟一,玉皇閣一,臥雲亭一,山下三義 廟一,皆足游觀者也。

《畿輔通志》

靈濟宮

宮在順天府城西。《景物略》曰:「皇城西,古木深林,春峨 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風無風聲,日無日色,中有 碧瓦黃甃,時脊時角者。」靈濟宮,「永樂十五年,文皇帝 有疾,夢二真人授藥,疾頓瘳。乃敕建宮祀,封玉闕真 人。金闕真人封其配曰『仙妃』。」十六年,改封真君。成化 二十二年,改封上帝。像機胎木體被衣,首機其頂,手 機髃肘,足機髖膝,撼之動巍巍,取「福州原像」也。歲元 旦,日短至,及真人誕辰,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禮,朔望, 本宮道士行禮。歲四、孟,更服祭告冕袞,服平時冠巾 袍。私衵、襪、擊、履、綦服服,各以其時。福州先有靈濟 宮,自永樂十五年例,每六年遣博士齎袍服往祭告。 萬曆四年奏罷,命本省藩司祭告,具袍服,其北京靈 濟宮,禮如初。萬曆二十二年,大學士王錫爵病,上特 發帑五十兩,命靈濟宮道官白昭忻建醮三日夜。錫 爵上疏謝病,尋愈。

崇真萬壽宮

宮在府南蓬萊坊。元至元中建,賜額翰林學士王構 為「記。」真人張留孫、吳全節相繼居此,俗名「天師菴。」

隆陽宮

宮在房山縣西南五十里石窩店南。明陳風便先生 號「癡呆子」者,修真之所。詳見《碑記》。

神樂觀

觀在天地壇西南,永樂十八年建,處樂舞生之有事 於郊廟者領。以提點、知觀,隸太常寺。

白雲觀

觀在府西南一十五里。舊名太極宮,金時建。元太祖 聞東萊丘處機有道行,召對,皆敬天愛民之言。太祖 喜納之,遂命住焉,因改名長春宮。明正統間重新也, 改今名。

靈應觀

觀在玉泉山東南,依崖壁為之。前累石為臺,臺下甃 方池,池上有小室,揭曰「靈淵。」又前有小溪環抱,景最 幽奇。

悟仙觀

觀在舊城南門內,創於元至正初,因洞清張真人煉 悟得仙,「白晝沖舉」而得名也。經始時,於殿址下掘得 古鼎,人益崇信。明宣德三年,羽士蔣玉林因舊址恢 宏之,建通明殿,奏請賜額。禮部給劄,以玉林為「道正 司。」

佑民觀

觀在通州張家灣古蹟天妃廟,原下里二泗寺。凡運 船往來,於此修醮。內立玉皇閣醮壇,裝塑河神等像。 明嘉靖十四年,道官周從喜乞賜宮觀名額。奉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