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8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歸,馬乃龍也。歸梓後以九月九日飛昇,即其地為 藥市。」

麻姑

按《續文獻通考》:「麻姑,後趙石勒時麻秋女。其父猛悍, 人畏之。嘗築城,晝夜不止,雞鳴乃息。姑賢有恤民之 心,假作雞鳴,群雞效聲,眾工乃止。父覺,欲撻之,女懼 而逃入石洞脩道,後於城北石橋飛昇,追者不及,名 其洞曰仙姑洞,橋曰望仙橋。 麻姑山在寧國府東, 麻姑嘗脩道於此,丹竈尚存。又嘗居建昌山,故亦號 麻」姑。開元中立廟壇側,累封虛寂沖應真人。《夷堅志》 曰:「劉氏鯉堂前有大槐,忽夢一女官自稱麻姑,乞此 樹脩廟,劉漫許之。既寤,異其事。後數日風雨大作,失 槐所在,即詣麻姑廟視,槐已臥其前。重和中賜額曰 『顯異』。」又按此麻姑,乃兩人也。

按《登州府志》:「麻姑,後趙麻秋女,或云建昌人,脩道於 牟州東南姑餘山飛昇。政和中,封真人。」

聖姑 素姑

按《蘇州府志》:「晉聖姑素姑,瑯琊王彪二女也。在太湖 中,著木屐,履水而行,折蘆而坐,人皆神之。沒後,立聖 姑廟於鴻鴈山東。唐刺史于頔發其棺,容色如故,觸 手化為微塵。」

彭宗

按《徐州志》:「晉彭宗,彭城人。嘗從師採藥,忽墮深谷,蹈 群蛇,曾無懼色。師乃授丹經五千文,宗寶而脩之,洞 暢幽漠,能三晝夜為一息,或一年不動,人以為死。及 起,顏色愈鮮,山中蛇虎見之潛伏。」

按:《香案牘宗》能以一氣誦五千文,通為兩過音聲。

袁真君

按《淮安府志》:「袁真君嘗典淮郡,煉藥成丹,三粒,服其 一。嘗袖二丹,遊於漣城,以度有緣者。過化龍橋,見一 白鱔喁然而迎,凡三過如之。真君以為有緣,遂擲之, 鱔吞而化龍潭於橋下遺一丹於井,遂甘潔,因名丹 泉。真君仙後,人建祠於井傍。」今安東縣。

李仙姑

按《江西通志》:「晉李仙姑,名不傳,相傳晉時三女穴居 樂安大墓山,一日雷雨暴作,鄉人見三女乘雲去,遂 名其嶺曰聖姑。宋嘉定間,有李木泝溪而上,邑丞程 悅以木刻像於鬱林院,因號李仙姑。」

文慧通

按《江西通志》:「晉女真文慧通,脩真黃龍山,一日跨黃 龍昇仙去。」

徐彎

按《浙江通志》:「晉徐彎,海鹽人。少有道術,能收伏邪精。 錢塘杜氏女患邪,彎為作術召魅,見丈夫著白帢葛 單衣入門,彎一叱之,即成白龜。一旦與群從兄弟數 人登石崎山斫春柴,日暮,彎獨不返。明旦尋覓,見彎 在山上,腋挾鎌,倚樹而不動,或向前抱,惟有空殼。今 天仙湖即彎故宅也。」

許詢 許元

按《晉中興書》:高陽許詢,字元度,丹陽許元,字遠遊,並 清高不仕。詢有才藻,能清言。元山居服食,志求仙道。 遊會稽臨海山,誓不歸家,乃與婦書,令改適。後入深 山,莫知所止,或以為昇仙。

袁根 柏碩

按《紹興府志》:「晉袁根、柏碩,皆剡人。因驅羊度赤城山, 有石門忽開,見二女方笄,遂入與語。後謝歸,女以香 囊遺之。根後羽化,碩年九十餘,方外傳之,亦如劉阮 故事云。」

蓬萊道人

按《嘉興府志》:晉世有不知姓名道人,嘗齎一杖一箱 自隨,忽詣縣,向令乞一人給使,自選取守鵝鴨山兒 形服最醜者。將去,時已逼暮,道人令小兒捉杖行,但 聞足下波浪,倏忽之間,至一山,山上有屋,屋中有三 道人,相見欣然共語,以一小甌食與小兒,狀如熟艾, 食之饑止。向暝,道人欲還,屋中人作書付道人云:「寄 廣陵白土埭上。史宗道人以書付小兒,比曉便至。縣 令呼小兒,問知道人先所經,并說山中人所寄書,尚 在衣帶。令開看,多不解,乃令人將此小兒至白土埭, 訪史宗送之。宗開書大驚曰:『汝那得蓬萊道人書耶』?」 宗著麻衣,身多瘡疥,性調不恆。在白土埭憑埭謳唱 引。《得直》,隨以布施人,棲憩無定時,或隱或顯。後遊 吳會,止上虞龍山,不知所之。

徐公

按《金華府志》:「晉徐公,亡其名,金華人,嘗登長山頂,頂 有湖,其水湛然,遇二人奕棋,自稱赤松子、安期生。酌 湖水為酒,飲徐公,醉至醒,二人不見。徐公返後亦得 仙,故號其處為徐公湖。山下有徐公宅基,今存。」

鄧真人

按《安陸府志》:「晉鄧真人丹成,凌空而去,遺丹二粒於 爐。鮑氏姑嫂得而吞之,俱昇仙。俗傳紫霞觀即其煉 丹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