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鑄像,靡不畢備。吳郡張援、潁川庾詠、汝南周顒,皆一 時之名秀,莫不躬往禮敬。齊巴陵王蕭昭胄出守會 稽,厚加供待。梁衡陽王元簡即到郡,請為母師。春秋 八十三,梁天監十五年卒矣。

道蹟

按《法華持驗》,梁吳興尼道蹟號總持,得法於菩提達 磨,遁居湖州弁嶺峰,晝夜誦《法華經》,誦滿萬部,不出 山者凡二十年。後歸寂,塔全身於結廬之所。大同元 年,塔內忽有青蓮華一朵,道俗異之,啟視,見華從舌 根生。州郡錄奏,敕建法華寺。

宜都老尼

按《荊州府志》:「太清間,宜都有老尼誦經於紫竹庵。庵 臨溪側,一日溪水暴漲,老尼大笑,擲蒲團於水中,趺 坐其上,誦《普門品》。信流由漢陽江出,自清江而去,莫 知所之。後人因名其溪為師姑溪云。」

神尼

按《隋書高祖本紀》,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 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 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 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常抱高祖,忽見頭上 角出,遍體鱗起。皇妣大駭,墜高祖於地。尼自外入見 曰:「巳驚我兒,致令晚得天下。」

按《佛祖統紀》。隋文帝始生般若寺,尼智仙親育之。及 長,密告之曰:「汝當大貴,佛法暫廢,賴汝而興。」

按《陜西通志》:神尼名智仙,蒲坂劉氏女。少出家,有戒 行。文帝誕日忽至,名帝為那羅延,且曰:「兒來異倫,不 可處俗間。」遂割宅為般若寺,將帝躬自撫養。及帝年 七歲,曰:「佛法將滅,神明已西,兒當大貴,神來有日。」尼 沉靜寡言,談成敗吉凶皆驗。後周滅二教,尼隱皇家, 戒行不改。帝既踐祚,重興佛法,每以神尼為言。歿後 即葬寺中,為起金浮圖。又命王劭作傳。改所居般若 寺為大興國。仍令天下舍利塔內各作神尼像。

大明

按「《淨土晨鐘》,隋尼大明,志尚清修,誓生淨土。每入室 禮念,先著淨衣,口含沉香。文帝后甚重之。將終之日, 忽眾聞沉香滿室,俄而光明如雲,隱隱向西沒焉。」

荊州二尼

按《法苑珠林》:「荊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誦《法華》,深厭形 器,俱欲捨身。節約衣食,欽崇苦行。服諸油香,漸斷粒 食。後頓絕味,唯食香蜜。精力所被,神志鮮爽。周告道 俗,剋日燒身。以貞觀三年二月八日,於荊州大街置 二高座,乃以蠟布纏身至頂,唯出面目,眾聚如山,歌 贊雲會。誦《法華經》至藥王燒處,其姊先以火炷妹頂」 訖,妹又以火炷姊頂。清夜兩炬,一時同燿,焰下至眼, 聲相轉鳴,漸下鼻口,方乃歇滅。恰至明晨,骸骨摧朽, 唯二舌俱存。舉眾欣嗟,為起高塔。

元機

按《佛祖綱目》,淨居寺尼元機,嘗習定於平陽大日山 石窟中,與兄元覺同參六祖,因著《圓明歌》,與《證道歌》 相表裡。後倒立而化,法屬以顛倒,呵之應聲而仆。將 葬之夕,為風雷所移。越二日,有自大日山來者云:「是 夕空中有簫磬聲。機之柩已厝峰山,其徒迎舍利歸 寺,建塔,號圓明。」

真如

按《揚州府志》:尼真如,姓李氏,嫁於賀若氏,捨俗為尼。 唐天寶元年七月七日,真如於鞏縣精舍盥濯,忽有 五色雲自東來,雲中引手,不見其形,以囊授真如曰: 「寶之,慎勿言也。」天寶永安,祿山之亂,真如展轉流寓 於楚州安宜縣。上元二年建子月十八日夜,忽見二 人皂衣,引真如東南行,可五六十步,樓觀嚴飾,兵衛 森肅。皂衣者曰化城也。殿上一人,衣碧衣,戴寶冠,稱 天帝。有二十餘人,衣冠亦如之,呼為諸天,命真如進。 諸天相謂曰:「下界殺戮過多,腥穢達於諸天,當以神 寶壓之。」一天曰:「用第三寶。」又一天曰:「今沴氣方盛,三 寶不足以勝,須以第二寶授之。」曰:「然。」因出寶授真如 曰:「汝往。」令刺史崔侁進。於天子前,所「授小囊有五寶, 人臣可見。今八寶惟王者得見,慎勿易也。」具以寶名 及所用之法授真如,復令皂衣者送之。翼日,真如詣 縣,以狀聞。刺史以為妖,令從事盧恆就訊。真如以囊 中五寶示恆,出寶盤照之,光皆射日,仰望不知所極。 恆異之,白於侁,聞之節度使崔圓。圓召真如詣府,欲 歷視之,不可,固強之。真如不得已,乃出八寶,置之日 中,則白氣貫空,措諸陰室,則照燭如月。侁遣盧恆隨 真如上獻。時肅宗寢疾,召太子謂之曰:「汝自楚王為 儲嗣,今獲寶於楚州,天賜汝也。」代宗拜受賜,因改元 寶應,以安宜縣為寶應縣。今真如所居得寶地,在河 壖,景物暢茂。相傳西域賈人過其旁者,莫不望而瞻 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