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遠衛,上特宥鴻為民,使侍嵩老。嵩雖去,上忽忽不樂 也。恐大學士徐階不如嵩謹奉元,群臣復欺謗曰:「朕 遂傳位裕王,退老西內,顓祈長生。」階等諫,上曰:「則必 皆仰奉上命,同輔君闡元修仙乃可。臣下有再言嵩 者,并鄒應龍斬之矣。」六月,以萬壽節屆,修「迎恩大典」 於高元等壇。九月,以瑞兔嘉禾生,建「承恩大典」,命公 溶等告六宮廟府部等衙門,皆叩帝壇而奏香。建秋 報典大高元殿三日。十月,建「承佑總慶吉典」七日。 按《明外史佞倖傳》:帝晚年求方術益急,陶仲文、顧可 學輩皆前死。四十一年冬,命御史姜儆、王大任分行 天下,訪求方士及符籙祕書。儆江南、浙江、山東、江西、 福建、廣東、廣西,大任畿輔、河南、湖廣、四川、山西、陝西、 雲南、貴州兩人遍採訪。四十三年十月,還朝,上所得 《法祕》數千冊,方士唐秩、劉文彬等數人。兩人擢侍講 學士,秩等賜第京師。儆不自安,尋引退。大任入翰林, 不為同官所齒。隆慶元年正月,言官劾兩人所進劉 文彬等,已正刑章,宜并罪。吏部言:「儆等奉命採訪,似 非希覬。但其巡方時頗遭物議,法宜奪職。」從之。 嘉靖四十二年舉《祈報大典》,又因災祥,各見修醮。是 年,嚴嵩延道士藍田玉為醮,以聞,賞賚有差。

按《名山藏典謨記》,嘉靖四十二年二月,上曰:「壽源祝 帝,萬法景修。自十一日始至丁卯後五日,皆毋以雜 瀆擾。」三月舉祈年大典,洪應雷宮七日。四月,嚴嵩歸 至南昌,延道士田玉等為上醮鐵柱宮以聞,玉因以 所藏《召鶴符驗法》書附奏,嵩、玉皆賞賚有差。上諭內 閣曰:「天降玉兔一,於昨歲總生十子內四數之一。今 日午時,緒生四瑞,語爾知焉。」階率群臣表賀建宮壇 典三日,告太廟。按緒龜也龜曰元緒六月甲子,醮大高元壇,至 八月終止,停常封。八月,建壽醮朝天宮三日。九月,上 偶使人醮壇,壇道士中佩,不在有惡。刑部員外郎邵 畯者,言「中佩過畯為夜飲。」上怒,命皆捕杖之,畯黜為 民。建秋報大齋大高元殿三日。十月,建醮萬法壇九 日,停常封。十一月甲申,火星逆行,建禳典,百官素服 修省五日。乙未,順次奏謝於禳壇。十二月,上曰:「自今 月二十四日至來正二十日,首欽大壇報繼,重新甲 臘,以承眷佑。其止封諸雜毋擾」云。新甲者,以明歲為 甲子也。

嘉靖四十三年建《祈報大典》。又以「祈祥三錫」修法醮。 是年臣民為上建醮,皆蒙賞賚。

按《名山藏典謨記》:「嘉靖四十三年正月,舉慶祝星典 萬法殿四日以迎元甲。二月,建天保二祝景度典,停 常封。七日,建春報大齋朝天宮三日夜。閏二月舉歲 祈典大高元殿。三月建景祝大典於太極殿九日。五 月分遣使者建醮鶴鳴,諸山道士進香嶽鎮海瀆以 祝壽。乙卯,桃夜降於御幄,上喜,修迎恩典五日。丙辰」, 桃復降,白兔生二子。上益喜,謝元告廟。頃之,壽鹿亦 生二子,群臣表賀。上以奇祥三錫,天眷非常,並手詔 答之。建洪法太素殿。八月三日,醮大光明壇,至於月 終。停雜封。御醫金聚芝三百六十六本為「萬壽香山」, 三以獻,賜白金。是歲,天下臣民進法祕仙桃瑞芝,及 為上建醮祝釐者甚眾,皆蒙賞賚。以萬壽節醮朝天 宮。九月,建秋報典於大高元殿三日。十一月,上諭禮 部:「朕承皇眷,遇甲元慶始之年,建典迎恩,其停刑禁 屠,止常封九日。百官吉服蒞事,修《圓景預祝大典》九 日。」

嘉靖四十四年,屢建「大典」,作醮事。

按《名山藏典謨記》:「嘉靖四十四年正月辛亥,上不豫, 授法士秩文斌為太常博士兼右演法,中孚希濂、太 忻守貴為協律郎兼左至靈。二月丙子,上瘳,遂舉吉 典於大都元殿七日。三月建金籙大典大都元殿七 日。五月,方士胡大順故緣陶仲文以進,仲文死,坐斥。 至是更名以寧,遣其子玉元隨妖人廷玉進水銀藥」, 詭言呂祖示萬壽金書,授以不老方。因上所倖方士 藍田玉、羅萬象、太監趙楹以獻。上問以寧安在,田玉 等遂詐上旨徵之。至則上書屢求見,乃大順也。命之。 箕曰「不降。」問宮怪言二十一年宮變,枉死者為之,亦 坐藍道行下獄,故有所使然。上問階,階言「大順等皆 無賴小人,田玉尢甚,世蕃黨也,水銀決不可餌。箕降 或有大較。此曹非能究其術,搆結上,左右得上意,或 能答。今猝不能,故托不降,宮怪久矣,聖人所不道。若 夫詐傳微旨,罪惡特深,望聖明速斷。」上悟,詔錦衣逮 問,送法司重擬之。趙楹匿殿櫺中,將為大順伺閒訴, 上大怒,付拷司禮監,與大順俱下法司獄論斬,楹斃 獄中。上責尚書黃光昇匿囚不令肆市曹,得自斃。奪 郎中良曙俸二月。六月,以萬壽節建各壇醮,停封八 月終止。八月,建壽醮朝天宮三日夜。上諭禮部曰:「頃 者朕御褥及案上各有藥丸一,天賜也,朕親奏謝於 太極殿。溶等其分告朝天六宮廟。」遂建《謝瑞典》於紫 皇殿。命大學士徐階、嚴訥、李春芳,尚書郭樸、高拱伯、 方承裕為上香使。督祝官道仍分詣各宮廟行禮。十 一月,舉《一陽大典》於萬歲山壇。十二月,修「懺禳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