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康十年春正月丙午。復建南京奉福寺浮圖。

大安元年冬十一月己未詔僧尼無故不得赴闕

大安九年。夏四月乙卯。興中府甘露降。遣使祠佛飯 僧。

壽隆元年冬十一月甲辰夏國進貝多葉佛經

壽隆三年。冬十一月戊午,以安車召毉巫閭山僧志 達。

壽隆六年十一月丙子。召毉巫閭山僧志達。設壇於 內殿。

按以上俱《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又按《道宗本紀》後 贊。「道宗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三千。」

宋一

太祖建隆元年詔以聖誕節普度行童復諸路寺院及佛像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國朝會要。建隆元年,詔 以二月十六日聖誕為長春節。賜百官宴於相國寺。 是日以慶誕恩詔普度行童八千人。

按《佛祖統紀》元年六月,詔「諸路寺院,經顯德二年當 廢未毀者聽存。其已毀寺所有佛像,許移置存留。」於 是人間所藏銅像,稍稍得出。

建隆二年。置建隆寺。為死於兵者薦冥福。又設千僧 齋。詔誕聖節。命僧祝壽。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二年。春正月戊申。以揚州行 宮為建隆寺。秋八月辛亥。幸崇夏寺。觀修三門 按《佛祖統紀》。「二年。詔前征李重進。凡死於兵者。以揚 州行宮置建隆寺。為薦冥福。如唐太宗貞觀四年故 事。」四月上幸相國寺祈雨。出內帑設千僧齋。已而大 雨。

按:《續文獻通考》:「二年詔誕聖節,京師及天下命僧升 座祝壽為準。」

建隆三年,詔館西域僧於相國寺。又詔試行童通經 者給牒。《高昌國》遣僧獻佛牙。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建隆三年。西 域于闐國沙門善名七人來。詔館於相國寺。十一月。 高昌國遣僧法淵。獻辟支佛牙。

按《續文獻通考》:「三年詔每歲試行童通《蓮經》七軸者, 給祠部牒披剃。」

乾德三年滄州僧道圓以佛舍利貝葉梵經來獻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竺國傳》,乾德三年,滄 州僧道圓自西域還,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 四十夾來獻。道圓晉天福中詣西域,在塗十二年,住 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還經于闐,與其使 偕至。太祖召問所歷,風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記。 按《佛祖統紀》,「道圓獻佛舍利、貝葉梵經,上召見便殿, 賜紫方」袍、器幣

乾德四年,賜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錢各三萬,至 西域求佛書。召僧崇蘊入內,講《金剛經》,又敕莊嚴佛 像。以李藹毀釋教,敕流沙門島。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四年春三月癸未,僧行勤等 一百五十七人,各賜錢三萬,游西域 按《天竺國傳》: 「四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詣闕上言,願至西域 求佛書。許之。以其所歷甘、沙、伊、肅等州,焉耆、龜茲、于 闐、割祿等國,又歷布路沙、加濕彌羅等國,並詔諭其 國,令人引導之。」

按《佛祖統紀》:四年,上初詔西川轉運使沈義倫於益 州以金銀字寫《金剛經》進上,至是,召天清寺沙門崇 蘊入內講演,敕內侍張重進往峨眉山普賢寺莊嚴 佛像。因嘉州屢奏,白水寺普賢相見也。河南府進士 李藹造《滅邪集》以毀釋教,竊藏經以為衾。事聞,上以 為非毀聖道,誑惑百姓,敕刺流沙門島。

乾德五年。禁毀佛像。敕沙門文勝編修大藏經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五年七月丁酉。禁毀銅佛像 按《佛祖統紀》。五年詔曰。禁錮以來。天下多輦佛像赴 京。顧惟像教世許尊瞻。忽從鎔毀。甚乖歸敬。應諸郡 銅像依舊存留。但不許鑄造新像。右街應制沙門文 勝。奉敕編修大藏經隨函索隱。凡六百六十卷。

開寶二年長春節詔天下沙門殿試經律論義十條全中者賜紫衣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開寶三年,幸開寶寺,觀新鐘,詔「成都造佛經。」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三年九月己酉,幸開寶寺,觀 新鐘。」

按:《續文獻通考》:「開寶三年,詔成都造金銀佛經各一 藏。」

開寶四年。詔館梵僧於相國寺。敕雕大藏經板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開寶四年沙 門建盛自西竺還。詣闕進貝葉梵經。同梵僧曼殊室 利偕來。室利者中天竺王子也。詔館於相國寺。持律 甚精。都人施財盈屋。並無所用。敕高品張從信往益 州雕大藏經板。

開寶五年,禁鐵鑄浮屠及佛像,詔僧入大內誦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