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94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司於五緞大寺內。為太祖已下五帝鑄釋迦立像 五。各長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萬五千斤。」

太安 年師子國沙門奉佛像三至京師又沙勒胡沙門致佛缽及像跡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安初,有師子 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陁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 京都,皆云備歷西域諸國,見佛影跡及肉髻。外國諸 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寫其容,莫能及。難提所造者,去 十餘步,視之炳然,轉近轉微。又沙勒胡沙門赴京師, 致佛缽迸畫像跡。」

和平 年帝奉沙門曇曜以師禮以輸穀入僧曹者為僧祇戶粟犯罪者為佛國戶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和平初,師賢卒。 曇曜代之。更名沙門統初,曇曜以復佛法之明年,自 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見於路。御馬前銜曜衣。時以 為馬識善人。帝後奉以師禮。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 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 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曇曜奏:「平齊戶及 諸民,有能歲輸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 為僧祇粟,至於儉歲,賑給饑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 奴以為佛國戶,以供諸寺掃洒,歲兼營田輸粟。」高宗 並許之。於是僧祗戶、粟及寺戶遍於州鎮矣。曇曜又 與天竺沙門常那邪含等出《新經》十四部,又有沙 門道進、僧超、法存等,並有名,於時演唱諸異。

顯祖皇興元年幸石窟寺又起永寧寺搆七級佛圖高三百餘尺造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

按《魏書顯祖本紀》,皇興元年秋八月丁酉,行幸武州 山石窟寺。 按《釋老志》,顯祖即位,敦信尢,深覽諸經 論,好老莊。每引諸沙門及能談元之士與論理要。初, 高宗太安末,劉駿於丹陽中興寺設齋,有一沙門,容 止獨秀,舉眾往目,皆莫識焉。沙門惠璩起問之,答名 惠明。又問所住,答云「從天安寺來。」語訖,忽然不見。駿 君臣以為靈感,改中興為天安寺。是後七年,而帝踐 祚,號天安元年。是年,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始以城 地來降。明年,盡有淮北之地。其歲高祖誕載,於是起 永寧寺,搆七級浮圖,高三百餘尺,基架博敞,為天下 第一。又於天宮寺造《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 十萬斤,黃金六百斤。按高祖生本紀係皇興元年

高祖延興二年詔沙門不得浮遊民間行者仰以公文又詔造立圖寺不得費竭財產又以東平郡佛像變成金銅色普告天下

按《魏書高祖本紀》,「延興二年夏四月,詔沙門不得去 寺浮游民間,行者仰以公文。」 按《釋老志》:「高祖踐位, 顯祖移御北苑崇光宮,覽習元籍,建鹿野佛圖於苑 中之西山,去崇光右十里,巖房禪堂,禪僧居其中焉。 延興二年夏四月詔曰:比丘不在寺舍,遊涉村落,交 通姦猾,經歷年歲。令民間五五相保,不得容止無籍 之僧,精加隱括,有者送付州鎮,其在畿郡送付本曹。 若為三寶巡民教化者,在外齎州鎮維那文移,在臺 者齎都維那等印牒,然後聽行。違者加罪。」又詔曰:「內 外之人,興建福業,造立圖寺,高敞顯博,亦足以輝隆 至教矣。然無知之徒,各相高尚,貧富相競,費竭財產, 務存高廣,傷殺昆蟲,含生之類。苟能精致,累土聚沙, 福鍾不朽。欲建為福之因,未知傷生之業。朕為民父 母,慈養是務,自今一切斷之。」又詔曰:「夫信誠則應遠, 行篤則感深。歷觀先世靈瑞,乃有禽獸易色,草木移 性。濟州東平郡靈像發輝,變成金銅之色,殊常之事, 絕於往古,熙隆妙法,理在當今。有司與沙門統曇曜 令州送像達都,使道俗」咸睹實相之容。普告天下。皆 使聞知。

承明元年幸永寧寺度僧尼百餘人又詔起建明寺按魏書高祖本紀承明元年冬十月辛未輿駕幸建明佛寺大宥罪人 按釋老志承明元年八月高祖

於永寧寺設大法供,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餘 人。帝為剃髮,施以僧服,令脩道戒,資福於顯祖。是月, 又詔起建明寺。

太和元年幸永寧寺設齋聽講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元年二月 幸永寧寺設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寧寺。設會行 道聽講。命中祕二省與僧徒討論佛義。施僧衣服寶 器有差。又於方山太祖營壘之處。建思遠寺。自正光 至此。京城內寺新舊且百所。僧尼二千餘人。四方諸 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萬七千二百五十八人。」 太和四年春正月丁巳。罷畜鷹鷂之所。以其地為「報 德佛寺。」

按《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釋老志》。太和四年春。詔 以鷹師為報德寺。

按:《續文獻通考》:「太和四年,詔以鷹師地為報德寺,為 文明皇太后資福也。」

太和十年冬。簡遣僧尼。凡麤者。令還俗。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十年冬,有